社会工作倡导介入第一代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的实践探索--以深圳市某倡导小组为例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 (一)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 (二)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二、文献综述 | 第13-21页 | 
| (一)农民工养老保险研究 | 第13-16页 | 
| (二)倡导的概念以及实践研究 | 第16-20页 | 
| (三)文献述评 | 第20-21页 | 
| 三、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 (一)研究对象 | 第21页 | 
| (二)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 第二章 倡导小组的基本信息 | 第23-26页 | 
| 一、C组织简介 | 第23页 | 
| 二、倡导小组成立缘由 | 第23-24页 | 
| 三、倡导小组的发展历程 | 第24-25页 | 
| 四、倡导小组运行机制 | 第25-26页 | 
| 第三章 倡导小组的倡导过程与评估 | 第26-44页 | 
| 一、第一阶段:调研与宣传 | 第26-29页 | 
| (一)调研及其结果 | 第26-28页 | 
| (二)宣传方式 | 第28-29页 | 
| 二、第二阶段:行政诉讼与民事赔偿 | 第29-33页 | 
| (一)行政诉讼 | 第30-32页 | 
| (二)民事诉讼 | 第32-33页 | 
| 三、第三阶段:社会倡导 | 第33-37页 | 
| (一)媒体报道 | 第33-35页 | 
| (二)行为艺术 | 第35-36页 | 
| (三)摄影、戏剧与音乐 | 第36-37页 | 
| 四、第四阶段:政策提议与游说 | 第37-41页 | 
| (一)提出建议的方式 | 第38-39页 | 
| (二)成功案例 | 第39-41页 | 
| 五、倡导成效评估 | 第41-44页 | 
| (一)案主增权 | 第41-43页 | 
| (二)法律改善 | 第43-44页 | 
| 第四章 倡导小组的分析与反思 | 第44-54页 | 
| 一、倡导小组针对不同对象的战略与策略 | 第44-48页 | 
| (一)深圳市人社局 | 第45页 | 
| (二)深圳市基层社会保险管理站 | 第45-46页 | 
| (三)法院 | 第46页 | 
| (四)律师 | 第46页 | 
| (五)用人单位 | 第46-47页 | 
| (六)人大代表 | 第47页 | 
| (七)学者 | 第47-48页 | 
| (八)媒体 | 第48页 | 
| 二、倡导小组成功的原因 | 第48-51页 | 
| (一)以案主为倡导主体 | 第49页 | 
| (二)以小组为倡导载体 | 第49-50页 | 
| (三)以诉讼为主要倡导形式 | 第50页 | 
| (四)找准倡导切入点 | 第50页 | 
| (五)多种倡导方法并存 | 第50-51页 | 
| 三、倡导小组的困境 | 第51-52页 | 
| (一)时间成本高 | 第51-52页 | 
| (二)倡导对象行为变化快 | 第52页 | 
| (三)支持网络难以扩大 | 第52页 | 
| 四、倡导小组的不足 | 第52-54页 | 
| (一)忽视个别化原则 | 第52-53页 | 
| (二)缺乏公众教育的力度 | 第53页 | 
| (三)缺少社会资源 | 第53-54页 | 
| 第五章 社会工作倡导的模式探究 | 第54-61页 | 
| 一、社会工作倡导的主体 | 第54-55页 | 
| (一)避免精英化,案主为倡导主体 | 第54页 | 
| (二)减弱社工代表性,社工为协助角色 | 第54-55页 | 
| 二、社会工作倡导的方式 | 第55-56页 | 
| (一)以诉讼促进改变 | 第55-56页 | 
| (二)以行为艺术促进改变 | 第56页 | 
| 三、社会工作倡导的战略与策略 | 第56-57页 | 
| (一)政府部门:细致区分 | 第56-57页 | 
| (二)专业人士:争取合作 | 第57页 | 
| (三)社会公众:宣传影响 | 第57页 | 
| 四、社会工作倡导的过程 | 第57-61页 | 
| (一)社会工作倡导的议题选择 | 第57-58页 | 
| (二)社会工作倡导的步骤 | 第58-61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1-65页 | 
| 一、结论 | 第61页 | 
| 二、建议 | 第61-63页 | 
| (一)注重微观与宏观相整合的倡导模式 | 第61-62页 | 
| (二)发展多层次互补的倡导方式 | 第62页 | 
| (三)促进服务对象增权的工作取向 | 第62-63页 | 
| (四)加强社会工作倡导教育 | 第63页 | 
| 三、研究不足 | 第63-65页 | 
| (一)缺少性别视角 | 第63-64页 | 
| (二)缺少社会分析视角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 
| 附录一:调研问卷 | 第71-75页 | 
| 附录二:媒体报道列表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