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对中国出口贸易影响研究--基于双边双向链接数的分析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1.2.1 关于互联网对出口贸易影响相关研究 | 第13-15页 |
1.2.2 关于出口三元边际的相关研究 | 第15页 |
1.2.3 文献述评 | 第15-16页 |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4 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第16-17页 |
1.4.1 创新点 | 第16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16-17页 |
第2章 互联网对出口贸易影响理论分析 | 第17-22页 |
2.1 国际贸易理论 | 第17-19页 |
2.1.1 交易成本理论 | 第17-19页 |
2.1.2 .贸易成本理论 | 第19页 |
2.2 网络效应理论 | 第19-20页 |
2.3 互联网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 第20-22页 |
2.3.1 互联网对国际分工的影响 | 第20-21页 |
2.3.2 互联网对国际贸易结构的影响 | 第21-22页 |
第3章 互联网对中国出口贸易影响现状分析 | 第22-29页 |
3.1 中国互联网发展历程 | 第22页 |
3.2 中国互联网发展规模和程度 | 第22-26页 |
3.3 中国外贸互联网化发展状况 | 第26-29页 |
第4章 互联网对中国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29-36页 |
4.1 模型介绍 | 第29页 |
4.2 变量和数据说明 | 第29-31页 |
4.3 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31-35页 |
4.3.1 变量描述 | 第31页 |
4.3.2 单位根检验结果 | 第31-33页 |
4.3.3 格兰杰因果 | 第33页 |
4.3.4 VAR估计结果 | 第33-34页 |
4.3.5 脉冲响应 | 第34页 |
4.3.6 方程分解 | 第34-35页 |
4.4 实证结果分析 | 第35-36页 |
第5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36-39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36页 |
5.2 政策建议 | 第36-39页 |
5.2.1 政府角度 | 第36-37页 |
5.2.2 企业角度 | 第37-38页 |
5.2.3 行业组织角度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