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市政工程论文--其他市政工程及公用设备论文--消防论文

不可视环境下行人疏散行为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引言第8-18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8-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0-14页
        1.2.1 疏散行为研究第10-11页
        1.2.2 疏散仿真模型研究第11-12页
        1.2.3 疏散策略研究第12-13页
        1.2.4 研究评述第13-14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图第14-17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14-15页
        1.3.2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3.3 技术路线图第16-17页
    1.4 论文创新点第17-18页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第18-37页
    2.1 相关概念第18-19页
        2.1.1 突发事件的定义与分级第18-19页
        2.1.2 不可视环境概念第19页
    2.2 自组织现象第19-21页
        2.2.1 分层现象第19-20页
        2.2.2 拱形分布第20-21页
        2.2.3 震荡行为第21页
        2.2.4 其他行为第21页
    2.3 人群拥挤分析研究第21-25页
        2.3.1 速度分析第21-22页
        2.3.2 密度分析第22-23页
        2.3.3 流量分析第23-24页
        2.3.4 基本图分析第24-25页
    2.4 行人疏散模型第25-29页
        2.4.1 元胞自动机模型第25-28页
        2.4.2 社会力模型第28-29页
    2.5 行人运动特征分析第29-31页
        2.5.1 可视环境下行人运动特征分析第29-30页
        2.5.2 不可视环境下行人运动特征分析第30-31页
    2.6 影响行人疏散的因素第31-37页
        2.6.1 行人的心理状态第31-32页
        2.6.2 行人的特征数值第32-35页
        2.6.3 疏散环境场景第35页
        2.6.4 其他因素第35-37页
第三章 不可视环境下行人疏散目标识别及数据获取第37-46页
    3.1 实验设计第37-38页
    3.2 行人数据的采集方法第38-42页
        3.2.1 人工观测法第39页
        3.2.2 自动检测法第39-41页
        3.2.3 全球定位系统采集技术第41-42页
        3.2.4 无线定位采集技术第42页
    3.3 行人数据处理方法第42-46页
        3.3.1 图像处理第42-43页
        3.3.2 坐标转换第43-44页
        3.3.3 轨迹提取第44-45页
        3.3.4 参数选取与设定第45-46页
第四章 不可视环境下行人运动行为特性分析第46-67页
    4.1 人员数量变化下行人运动特性分析第46-49页
        4.1.1 人员数量变化的疏散时间分析第46-48页
        4.1.2 人员数量变化的疏散速度分析第48-49页
    4.2 人员不同初始分布下行人运动特性分析第49-55页
        4.2.1 人员不同分布的疏散时间分析第49-53页
        4.2.2 人员不同分布的疏散速度分析第53-55页
    4.3 出口数量变化下行人运动特性分析第55-58页
        4.3.1 出口数量变化的疏散时间分析第55-57页
        4.3.2 出口数量变化的疏散时间分析第57-58页
    4.4 出口宽度变化下行人运动特性分析第58-60页
        4.4.1 出口宽度变化的疏散时间分析第58-59页
        4.4.2 出口宽度变化的疏散速度分析第59-60页
    4.5 引导者参与下行人运动特性分析第60-63页
        4.5.1 引导者参与的疏散时间分析第61-63页
        4.5.2 引导者参与的疏散速度分析第63页
    4.6 人员发声交流下行人运动特性分析第63-67页
        4.6.1 人员发声交流的疏散时间分析第63-65页
        4.6.2 人员发声交流的疏散速度分析第65-67页
第五章 不可视环境下行人疏散仿真模拟第67-76页
    5.1 出口数量变化下行人疏散模拟第67-69页
    5.2 出口宽度变化下行人疏散模拟第69-71页
    5.3 引导者参与下行人疏散模拟第71-73页
    5.4 人员发声交流下行人疏散模拟第73-74页
    5.5 小结第74-76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6-79页
    6.1 本文总结第76-77页
    6.2 存在的不足和研究展望第77-79页
参考文献第79-83页
致谢第83-84页
个人简历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互联网对中国出口贸易影响研究--基于双边双向链接数的分析
下一篇:上海市南汇新城海洋旅游业游客满意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