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天(宇宙航行)论文--推进系统(发动机、推进器)论文--发动机附件论文

航天器变频回热热泵系统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7页
目录第7-9页
符号注释表第9-10页
1 绪论第10-17页
   ·选题背景及依据第10-13页
   ·国内外研究发展趋势第13-15页
   ·学位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5-17页
2 工质R410a及水的物性计算的程序化第17-23页
   ·R410a的物性计算第17-21页
     ·R410a的热力物性计算第17-20页
     ·R410a输运特性计算第20-21页
   ·水的物性计算第21-22页
   ·本章小结第22-23页
3 制冷系统各部件模型的建立第23-41页
   ·电子膨胀阀数学模型的建立第24页
   ·蒸发器数学模型的建立第24-29页
     ·过热区计算第25-27页
     ·两相区计算第27-28页
     ·算法流程第28-29页
   ·制冷剂侧与水侧换热系数的计算第29-31页
     ·两相区的制冷剂换热系数第29-30页
     ·过热区的制冷剂换热系数第30-31页
     ·水侧换热系数第31页
   ·压缩机数学模型的建立第31-34页
     ·排气量计算第32-33页
     ·压缩机输入功率第33-34页
   ·辐射器数学模型的建立第34-38页
   ·变频回热热泵系统模型的算法第38-40页
   ·本章小结第40-41页
4 系统仿真及数据分析第41-51页
   ·蒸发器单元仿真特性分析第41-43页
   ·辐射器单元仿真特性分析第43-45页
   ·系统仿真特性分析第45-49页
     ·电子膨胀阀开度K对蒸发器制冷量Qe、出口过热度的影响第46页
     ·蒸发器水侧温度对蒸发器制冷量Qe、出口过热度的影响第46-47页
     ·压缩机频率对制冷量Qe、出口过热度、出口压力、COP的影响第47-48页
     ·不同压缩机频率下,电子膨胀阀开度对制冷量Qe、COP的影响第48-49页
   ·本章小结第49-51页
5 变频回热热泵在航天器上运用的优势分析第51-58页
   ·变频回热热泵系统与定频热泵系统的电耗对比分析第51-53页
   ·变频回热热泵系统与无热泵系统的能耗对比分析第53-57页
     ·主要计算模型第53-55页
     ·结论与分析第55-57页
   ·本章小结第57-58页
6 结论与展望第58-59页
   ·主要结论第58页
   ·不足与展望第58-59页
致谢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战车主动防护系统中的目标跟踪算法研究
下一篇:航空发动机机匣的包容性数值分析与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