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分子生物学论文--基因工程(遗传工程)论文

嗜热四膜虫错配修复蛋白Mlh3核酸内切酶活性分析

中文摘要第11-14页
ABSTRACT第14-17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8-27页
    1.1 错配修复概述第18-21页
        1.1.1 错配修复系统的组成第18页
        1.1.2 错配修复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第18-19页
        1.1.3 错配修复机制第19-21页
    1.2 错配修复蛋白Mlh3第21-22页
        1.2.1 错配修复蛋白Mlh3的结构第21页
        1.2.2 错配修复蛋白Mlh3的核酸内切酶功能第21-22页
        1.2.3 错配修复蛋白Mlh3在减数分裂中的作用第22页
    1.3 嗜热四膜虫概述第22-25页
        1.3.1 四膜虫的生物学特征第22-24页
        1.3.2 嗜热四膜虫减数分裂及相关蛋白第24页
        1.3.3 嗜热四膜虫错配修复蛋白Mlh3的功能第24-25页
    1.4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第25-27页
第二章 嗜热四膜虫MLH3基因的序列分析及原核表达纯化第27-38页
    2.1 前言第27页
    2.2 材料第27-28页
        2.2.1 菌株和质粒第27页
        2.2.2 试剂与工具酶第27页
        2.2.3 引物第27-28页
        2.2.4 主要实验仪器第28页
        2.2.5 主要试剂配制第28页
    2.3 方法第28-33页
        2.3.1 MLH3基因的合成及重组质粒pGEX-MLH3的构建第28-29页
        2.3.2 MLH3的突变及重组质粒构建第29-31页
        2.3.3 GST-Mlh3及其突变体的表达与纯化第31-32页
        2.3.4 GST-Mlh3及其突变体的Western-blotting检测第32-33页
    2.4 实验结果第33-37页
        2.4.1 Mlh3序列分析及蛋白结构预测第33-34页
        2.4.2 嗜热四膜虫MLH3基因的合成及pGEX-MLH3的构建鉴定第34页
        2.4.3 pGEX-MLH3-D117N、pGEX-MLH3-D117N-E123A和pGEX-MLH3-D117N-E123AΔ28的构建与鉴定第34-35页
        2.4.4 Mlh3蛋白及突变体蛋白的表达与纯化及Western-Blotting检测第35-37页
    2.5 讨论第37-38页
第三章 错配修复蛋白Mlh3核酸内切酶活性分析第38-47页
    3.1 前言第38页
    3.2 材料第38-39页
        3.2.1 质粒第38页
        3.2.2 试剂与工具酶第38页
        3.2.3 主要实验仪器第38页
        3.2.4 主要试剂的配制第38-39页
    3.3 方法第39-41页
        3.3.1 Mlh3蛋白及突变体蛋白的透析换液与浓缩第39页
        3.3.2 BCA法测定Mlh3蛋白及突变体蛋白浓度第39-40页
        3.3.3 GST-Mlh3核酸内切酶活性检测第40-41页
    3.4 结果第41-45页
        3.4.1 Mlh3具有离子依赖的核酸内切酶活性第41-42页
        3.4.2 ATP可以促进Mlh3的核酸内切酶活性第42-43页
        3.4.3 Mlh3对大片段DNA具有更强的切割作用第43-44页
        3.4.4 关键位点的突变导致Mlh3核酸内切酶活性降低第44-45页
    3.5 讨论第45-47页
第四章 错配修复蛋白Mlh3与多种因子共同参与四膜虫减数分裂进程第47-55页
    4.1 前言第47页
    4.2 材料第47-48页
        4.2.1 菌株与质粒第47页
        4.2.2 试剂与工具酶第47页
        4.2.3 主要实验仪器第47页
        4.2.4 主要试剂的配制第47-48页
    4.3 方法第48-51页
        4.3.1 嗜热四膜虫的培养第48页
        4.3.2 HA-Mlh3的免疫共沉淀和质谱分析第48-50页
        4.3.3 pSUMO-DMC1,pSUMO-MND1的构建第50页
        4.3.4 His-SUMO-Dmc1,His-SUMO-Mnd1的表达与纯化第50页
        4.3.5 His-SUMO-Dmc1,His-SUMO-Mnd1的Western-blotting检测第50页
        4.3.6 Mlh3蛋白与Dmc1/Mnd1蛋白的Pull-down分析第50-51页
    4.4 结果第51-53页
        4.4.1 HA-Tag免疫共沉淀鉴定出多种与Mlh3相互作用的因子第51页
        4.4.2 pSUMO-MND1,pSUMO-DMC1的构建及重组蛋白的表达纯化第51-52页
        4.4.3 Mlh3与Mnd1及Dmc1之间的相互作用第52-53页
    4.5 讨论第53-55页
总结与展望第55-58页
参考文献第58-63页
附录第63-6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4-65页
致谢第65-67页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第67-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以新兴中学为例
下一篇:形成性评价在初中英语过程写作法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