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夫钢琴作品《第二新疆组曲》演奏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4页 |
(一) 选题缘由 | 第9-10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三)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四) 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一、石夫及其《第二新疆组曲》 | 第14-21页 |
(一) 作曲家石夫 | 第14-15页 |
(二) 《第二新疆组曲》创作背景 | 第15-21页 |
二、《第二新疆组曲》演奏符号的分类与诠释 | 第21-34页 |
(一) 《第二新疆组曲》演奏符号的分类 | 第21-26页 |
1. 表情术语 | 第22-23页 |
2. 速度用语 | 第23-25页 |
3. 力度用语 | 第25页 |
4. 踏板 | 第25-26页 |
5. 其他演奏符号 | 第26页 |
(二) 《第二新疆组曲》演奏符号的诠释 | 第26-34页 |
1. 表情术语诠释 | 第26-28页 |
2. 速度用语诠释 | 第28-30页 |
3. 力度用语诠释 | 第30-32页 |
4. 踏板诠释 | 第32-33页 |
5. 其他演奏符号诠释 | 第33-34页 |
三、《第二新疆组曲》演奏分析—以崔世光的演奏为例 | 第34-39页 |
(一) 《塔里木人》—崔世光演奏版本分析 | 第34-35页 |
1. 音色的变化 | 第34-35页 |
2. 速度的对比 | 第35页 |
3. 歌唱性的表达 | 第35页 |
(二) 《夜曲》—崔世光演奏版本分析 | 第35-39页 |
1. 力度的演奏处理 | 第36页 |
2. 速度的演奏处理 | 第36-37页 |
3. 三连音的演奏处理 | 第37-39页 |
四、《第二新疆组曲》演奏自我体验 | 第39-51页 |
(一) 《塔里木人》演奏体验 | 第39-42页 |
(二) 《D弦上的歌》演奏体验 | 第42-44页 |
(三) 《夜曲》演奏体验 | 第44-46页 |
(四) 《鹰笛之舞》演奏体验 | 第46-51页 |
结语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