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1.2.1 选题目的 | 第9页 |
1.2.2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唐山市平原区水资源现状 | 第16-20页 |
2.1 地理位置 | 第16-17页 |
2.2 气象水文 | 第17页 |
2.3 水资源概况 | 第17-18页 |
2.3.1 大气降水 | 第17-18页 |
2.3.2 地表水资源 | 第18页 |
2.3.3 地下水资源 | 第18页 |
2.4 水环境现状 | 第18-19页 |
2.5 水污染概况 | 第19页 |
2.6 当前水资源利用面临的问题 | 第19-20页 |
第三章 唐山市平原区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 | 第20-54页 |
3.1 水资源承载力概念 | 第20页 |
3.2 水资源承载力内涵 | 第20-21页 |
3.3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 | 第21-23页 |
3.3.1 指标体系选取的指导思想 | 第21-22页 |
3.3.2 指标体系选取原则 | 第22页 |
3.3.3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 | 第22-23页 |
3.4 水资源承载力主要影响因素 | 第23-24页 |
3.5 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确立评价指标体系 | 第24-27页 |
3.5.1 灰色关联分析计算的步骤 | 第24-26页 |
3.5.2 唐山市平原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的确立 | 第26-27页 |
3.6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确立 | 第27-31页 |
3.6.1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第27-29页 |
3.6.2 评判因素分级评分 | 第29-30页 |
3.6.3 评判矩阵R的计算方法 | 第30-31页 |
3.7 人口数据统计 | 第31-32页 |
3.8 75%水平年供水量数据统计 | 第32-34页 |
3.9 耕地灌溉率数据统计 | 第34-35页 |
3.10 生活用水定额数据统计 | 第35-36页 |
3.11 75%水平年需水量数据统计 | 第36-40页 |
3.11.1 唐山市平原区工业需水量 | 第36-37页 |
3.11.2 75%水平年生活需水量 | 第37页 |
3.11.3 75%水平年农业需水量 | 第37-39页 |
3.11.4 75%水平年生态需水量 | 第39-40页 |
3.12 唐山市平原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统计表 | 第40-43页 |
3.13 唐山市平原区水资源承载力模糊综合评价 | 第43-54页 |
第四章 唐山市平原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 | 第54-60页 |
4.1 强化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 第54-55页 |
4.2 加强水环境建设 | 第55页 |
4.3 加强水资源流失综合治理,保护水资源 | 第55-56页 |
4.4 改善地下水超采 | 第56页 |
4.5 水源地环境保护 | 第56-57页 |
4.6 做好水生态文明建设 | 第57页 |
4.7 水资源发展针对性措施 | 第57-60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致谢 | 第66-68页 |
作者简介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