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泥石流区隧道综合施工技术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引言 | 第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3页 |
1.2.1 泥石流研究 | 第8-9页 |
1.2.2 围岩预支护研究 | 第9-11页 |
1.2.3 泥石流隧道研究 | 第11-13页 |
1.3 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工程概况 | 第15-19页 |
2.1 工程简介 | 第15页 |
2.2 地质特征 | 第15-16页 |
2.3 水文地质 | 第16-17页 |
2.4 不良地质 | 第17页 |
2.5 工程特点及难点 | 第17-18页 |
2.5.1 工程特点 | 第17页 |
2.5.2 工程难点 | 第17-18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三章 穿越泥石流区隧道围岩加固方案比选 | 第19-36页 |
3.1 FLAC3D数值模拟软件 | 第19-20页 |
3.2 不同超前加固方案的力学特性研究 | 第20-31页 |
3.2.1 围岩与支护参数的确定 | 第20-21页 |
3.2.2 计算模型 | 第21页 |
3.2.3 计算工况 | 第21-22页 |
3.2.4 施工步骤 | 第22-23页 |
3.2.5 监测点布置 | 第23-24页 |
3.2.6 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24-31页 |
3.3 围岩加固施工流程及操作要点 | 第31-35页 |
3.3.1 地表深管注浆施工工艺 | 第31-33页 |
3.3.2 超前小导管施工工艺 | 第33-3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穿越泥石流区隧道施工方法研究 | 第36-55页 |
4.1 不良地层隧道施工方法评价 | 第36-40页 |
4.1.1 双侧壁导坑法 | 第36页 |
4.1.2 交叉中隔壁法 | 第36页 |
4.1.3 中隔壁法 | 第36-37页 |
4.1.4 三台阶七步开挖法 | 第37-40页 |
4.2 不同工法施工过程的力学特性分析 | 第40-50页 |
4.2.1 计算模型及材料参数 | 第40-42页 |
4.2.2 施工步骤 | 第42-44页 |
4.2.3 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44-50页 |
4.3 工法适用性分析 | 第50页 |
4.4 三台阶七步开挖法台阶参数设置分析 | 第50-54页 |
4.4.1 施工步骤及台阶参数设定 | 第50-52页 |
4.4.2 台阶参数设置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52-5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穿越泥石流区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技术 | 第55-66页 |
5.1 监测项目及测点布置 | 第55页 |
5.2 监测仪器及监测方法 | 第55-56页 |
5.3 监测结果及分析 | 第56-63页 |
5.3.1 地表沉降分析 | 第56-59页 |
5.3.2 拱顶下沉分析 | 第59-61页 |
5.3.3 水平收敛分析 | 第61-63页 |
5.5 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量测结果对比分析 | 第63-65页 |
5.6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小结 | 第65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6-68页 |
6.1 结论 | 第66页 |
6.2 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