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一章 综述 | 第9-22页 |
| 1 辣椒白绢病防治技术 | 第10页 |
| 2 木霉的生物防治及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 3 木霉菌的生防机制 | 第12-14页 |
| 4 木霉菌的应用前景 | 第14-15页 |
| 5 木霉生物防治需要解决的问题 | 第15-16页 |
| 6 ITS序列分析在真菌分类鉴定中的应用 | 第16-19页 |
| 7 选题意义 | 第19-20页 |
| 8 技术路线 | 第20页 |
| 9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辣椒白绢病致病菌和拮抗菌的分离及对峙实验 | 第22-27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2-23页 |
| ·材料 | 第22页 |
| ·方法 | 第22-23页 |
| ·白绢病致病菌的分离与纯化 | 第22页 |
| ·白绢病致病菌菌核的培养 | 第22页 |
| ·拮抗木霉菌的分离与纯化 | 第22-23页 |
| ·拮抗木霉菌与致病菌的对峙实验 | 第23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3-25页 |
| 3 讨论 | 第25-27页 |
| 第三章 培养条件对优良抑制效果拮抗木霉菌生长的影响 | 第27-30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7页 |
| ·材料 | 第27页 |
| ·方法 | 第27页 |
| ·温度对13号木霉生长影响 | 第27页 |
| ·环境pH值对13号木霉生长影响 | 第27页 |
| ·光照对13号木霉生长状况影响 | 第27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7-29页 |
| 3 讨论 | 第29-30页 |
| 第四章 辣椒白绢病致病菌和13号木霉菌株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30-40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0-33页 |
| ·材料 | 第30-31页 |
|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30-31页 |
| ·方法 | 第31-33页 |
| ·菌丝培养 | 第31页 |
| ·DNA的提取 | 第31页 |
| ·引物设计 | 第31-32页 |
| ·PCR扩增ITS目的序列 | 第32页 |
| ·电泳检测PCR产物 | 第32-33页 |
| ·PCR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条带的回收 | 第33页 |
| ·PCR产物测序 | 第33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3-38页 |
| 3 讨论 | 第38-40页 |
| 第五章 13号拮抗木霉菌产几丁质酶特性和几丁质酶对致病菌菌丝降解作用研究 | 第40-47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0-42页 |
| ·材料 | 第40页 |
| ·方法 | 第40-42页 |
| ·制备胶态几丁质 | 第40页 |
| ·DNS溶液的配制 | 第40-41页 |
| ·培养基制备 | 第41页 |
| ·制作N-乙酰氨基葡萄糖(NAG)标准曲线 | 第41页 |
| ·几丁质酶活性的测定 | 第41-42页 |
| ·生防木霉菌不同发酵时间几丁质酶活性的测定 | 第42页 |
| ·几丁质酶对致病菌菌丝降解作用的电子显微镜观察 | 第42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2-46页 |
| 3 讨论 | 第46-47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47-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 作者简介 | 第53-54页 |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