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绪论 | 第11-25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11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1-20页 |
(一)关于技术异化问题的研究 | 第12-16页 |
(二)从设计角度研究技术异化 | 第16-18页 |
(三)技术设计的局限性研究 | 第18-20页 |
(四)从技术范式角度分析技术设计 | 第20页 |
三、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 第20-22页 |
(一)逻辑框架 | 第20-21页 |
(二)研究思路 | 第21-22页 |
四、拟解决问题与可能性创新 | 第22-25页 |
(一)拟解决问题 | 第22-23页 |
(二)主要创新点 | 第23页 |
(三)关键难点 | 第23-25页 |
第一章 技术设计与技术范式的理论分析 | 第25-55页 |
一、技术与设计的一般性分析 | 第25-34页 |
(一)技术的界定与本质 | 第25-29页 |
(二)设计的一般性解释 | 第29-32页 |
(三)技术的设计性内涵 | 第32-34页 |
二、技术设计的哲学分析 | 第34-47页 |
(一)技术设计及其本质分析 | 第35-40页 |
(二)技术设计的要素分析 | 第40-44页 |
(三)技术设计的理论基础 | 第44-47页 |
三、技术范式的理论分析 | 第47-55页 |
(一)技术范式的理论基础 | 第48-49页 |
(二)技术范式的主要内容 | 第49-52页 |
(三)技术范式的“二层结构” | 第52-55页 |
第二章 技术设计与技术范式互动的应然关系 | 第55-80页 |
一、技术设计与技术范式的分析框架 | 第55-63页 |
(一)技术范式发展与演变的分析框架 | 第55-58页 |
(二)技术自主论与建构论下的技术设计观点 | 第58-61页 |
(三)建立技术设计与技术范式的分析框架 | 第61-63页 |
二、技术设计与技术范式的历史演变 | 第63-69页 |
(一)技术设计的价值取向与方法演变 | 第64-67页 |
(二)技术范式更替转换的结构表现 | 第67-68页 |
(三)技术设计与技术范式演变的统一性 | 第68-69页 |
三、技术范式与技术设计的互动机制 | 第69-80页 |
(一)技术设计的两大传统 | 第69-74页 |
(二)技术范式对技术设计的规定 | 第74-75页 |
(三)技术设计对技术范式的反馈 | 第75-80页 |
第三章 现代技术范式中技术设计的实然表现 | 第80-95页 |
一、技术设计与现代技术范式的关联 | 第80-83页 |
(一)现代技术范式:技术设计的背景 | 第80-81页 |
(二)技术设计:对现代技术范式的维护 | 第81-83页 |
二、现代技术范式中技术设计的缺陷 | 第83-87页 |
(一)设计客体的缺陷:局限于自然技术的设计 | 第83-84页 |
(二)设计过程的缺陷:设计参与的不全面 | 第84-86页 |
(三)设计主体的缺陷:人类理性的不完备 | 第86-87页 |
三、现代技术范式中技术异化的表现 | 第87-95页 |
(一)技术受控于经济价值的驱使 | 第87-89页 |
(二)技术进入自主强化的秩序 | 第89-92页 |
(三)人——设计——技术的逆动 | 第92-95页 |
第四章 设计技术:现代技术范式绿色转向的途径 | 第95-122页 |
一、建构设计技术的前提 | 第95-105页 |
(一)打开技术的内部结构 | 第95-98页 |
(二)归正设计技术的主体与客体 | 第98-101页 |
(三)技术的自主论与建构论走向融合 | 第101-103页 |
(四)建构设计技术的理论基础 | 第103-105页 |
二、设计技术的界定与优越性分析 | 第105-114页 |
(一)设计技术的界定 | 第105-108页 |
(二)设计技术的特点 | 第108-110页 |
(三)设计技术的效果 | 第110-114页 |
三、从技术设计到设计技术的实践指向 | 第114-122页 |
(一)构建面向人本和生态的设计原则 | 第114-116页 |
(二)营造形成设计技术的“小生境” | 第116-119页 |
(三)结合现代技术提高人类理性的完备性 | 第119-122页 |
第五章 设计技术在绿色发展三个维度中的实践 | 第122-138页 |
一、设计技术与绿色发展方式 | 第122-129页 |
(一)绿色发展方式:生产与生活方式的绿色化 | 第122-124页 |
(二)设计技术与绿色制造融合的实践指向 | 第124-127页 |
(三)设计技术与生活方式绿色化建构 | 第127-129页 |
二、设计技术与生态文明制度的发展 | 第129-133页 |
(一)生态文明制度的时代价值 | 第129-130页 |
(二)生态文明制度是绿色技术范式的高阶表现 | 第130-132页 |
(三)推动设计技术、绿色技术范式、生态文明制度的协同演化 | 第132-133页 |
三、设计技术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 第133-138页 |
(一)技术视野中的人性沉思 | 第134-135页 |
(二)设计技术与人性的辩证关系 | 第135-136页 |
(三)以设计技术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 第136-138页 |
结论 | 第138-141页 |
一、技术设计与技术范式之间存在互动机制 | 第138-139页 |
二、设计技术是对技术设计的合理超越 | 第139页 |
三、设计技术是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工具 | 第139-141页 |
参考文献 | 第141-148页 |
致谢 | 第148-1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