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

农村金融供给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引言第9-17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5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3 综合评述第14-15页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5-16页
        1.3.1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3.2 研究方法第16页
    1.4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第16-17页
第2章 农村金融供给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第17-21页
    2.1 农村金融供给相关概念第17-19页
        2.1.1 农村金融第17-18页
        2.1.2 农村金融供给第18页
        2.1.3 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第18页
        2.1.4 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第18-19页
    2.2 农村金融供给理论第19-20页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第19页
        2.2.2 交易成本理论第19页
        2.2.3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第19-20页
    2.3 本章小结第20-21页
第3章 农村金融供给的现状分析第21-25页
    3.1 农村金融需求潜力大第21页
    3.2 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缓慢第21页
    3.3 农户融资难问题突出第21-22页
    3.4 财政支农投入力度大第22页
    3.5 农村金融机构数量少第22-23页
    3.6 农村金融机构支农作用弱化第23页
    3.7 本章小结第23-25页
第4章 农村金融供给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第25-29页
    4.1 农村经济落后发展困难第25页
    4.2 信息不对称与高交易成本第25-26页
    4.3 正规金融机构供给不足第26页
    4.4 非正规金融机构缺少合法地位第26-27页
    4.5 农村担保机制不健全第27页
    4.6 农村金融产品种类较少且创新力度不足第27-28页
    4.7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5章 影响农村金融供给的因素分析第29-37页
    5.1 模型设定与变量选择第29-30页
        5.1.1 实证模型的设定第29页
        5.1.2 关于因果关系检验第29-30页
        5.1.3 数据指标选取第30页
    5.2 农村金融供给状况与其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检验证实第30-35页
        5.2.1 实证检验结果第31-33页
        5.2.2 稳健性检验第33页
        5.2.3 因果关系检验第33-35页
    5.3 实证结论第35-37页
第6章 完善农村金融供给的对策建议第37-41页
    6.1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第37页
        6.1.1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第37页
        6.1.2 促进农村生产经营发展模式转变第37页
    6.2 创造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供给体系第37-38页
        6.2.1 明确农村金融在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地位第37页
        6.2.2 完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第37-38页
        6.2.3 加快对传统型和新型金融机构相结合第38页
    6.3 积极引导和规范农村非正规金融机构的发展第38-39页
        6.3.1 以法规和政策保护并引导非正规金融机构第38页
        6.3.2 完善非正规金融机构发展相关制度安排第38-39页
        6.3.3 促进非正规金融机构差异化发展第39页
    6.4 加快财政支农政策转型第39页
    6.5 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第39-40页
    6.6 促进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第40页
    6.7 本章小结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5页
作者简历第45-46页
后记第46-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互文性视角下《酒国》英译文本的文化缺失与补偿研究
下一篇:英汉学术语篇引言部分作者立场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