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雅稗疏》训诂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緒論 | 第9-18页 |
第一節 《爾雅》研究述略 | 第9-14页 |
第二節 繚楷及《爾雅稗疏》 | 第14-16页 |
第三節 選题的研究方法及意義 | 第16-18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6页 |
二、研究意義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爾雅稗疏》的内容及體例 | 第18-35页 |
第一節 《爾雅稗疏》的編排 | 第18-21页 |
一、詞條 | 第18-19页 |
二、體例 | 第19-21页 |
第二節 《爾雅稗疏》的訓詁術語 | 第21-24页 |
第三節 《爾雅稗疏》的訓詁内容 | 第24-35页 |
一、校勘文字 | 第25-27页 |
二、考释詞義 | 第27-30页 |
三、辨析名物 | 第30-35页 |
第三章 《爾雅稗疏》的訓詁方法 | 第35-61页 |
第一節 因聲求義法 | 第36-54页 |
一、考求假借 | 第37-40页 |
二、系聯同源詞 | 第40-48页 |
三、比封連綿詞 | 第48-54页 |
第二節 引證古訓法 | 第54-56页 |
第三節 考察文例法 | 第56-61页 |
第四章 《爾雅稗疏》的訓詁成就 | 第61-71页 |
第一節 對事物命名理據的探求 | 第61-65页 |
第二節 對疑難詞語的考釋 | 第65-67页 |
第三節 對前人舊注的訂正 | 第67-71页 |
第五章 《甭雅稗疏》释義勘誤 | 第71-95页 |
第一節 释義訛誤 | 第71-83页 |
第二節 誤釋“二義同條” | 第83-89页 |
第三節 滥用假借 | 第89-95页 |
結語 | 第95-96页 |
參考文獻 | 第96-100页 |
致谢 | 第100-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