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3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4-15页 |
1.3 理论依据 | 第15-16页 |
1.3.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 第15页 |
1.3.2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 | 第15页 |
1.3.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第15页 |
1.3.4 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理论 | 第15-16页 |
1.3.5 积极心理学理论 | 第16页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6-17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5 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17-18页 |
1.5.1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7页 |
1.5.2 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17-18页 |
第2章 大学生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培育概述 | 第18-26页 |
2.1 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的相关内涵和特征 | 第18-21页 |
2.1.1 心态与社会心态 | 第18-19页 |
2.1.2 健康心态 | 第19页 |
2.1.3 大学生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 | 第19页 |
2.1.4 大学生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的基本特征 | 第19-21页 |
2.2 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大学生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中的功能 | 第21-26页 |
2.2.1 导向功能 | 第21-22页 |
2.2.2 疏导功能 | 第22-24页 |
2.2.3 育人功能 | 第24-26页 |
第3章 大学生心态的主流状况、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 第26-41页 |
3.1 大学生心态的主流状况 | 第26-29页 |
3.1.1 求真务实、积极进取的心态 | 第26-27页 |
3.1.2 阳光自信、乐观豁达的心态 | 第27-28页 |
3.1.3 开放包容、求同存异的心态 | 第28-29页 |
3.1.4 客观理性、平心静气的心态 | 第29页 |
3.2 部分大学生心态中存在的问题 | 第29-33页 |
3.2.1 焦虑、迷茫的心态 | 第30-31页 |
3.2.2 急躁、功利的心态 | 第31页 |
3.2.3 仇官、仇富的心态 | 第31-32页 |
3.2.4 炫富、攀比的心态 | 第32页 |
3.2.5 偏激、极端的心态 | 第32-33页 |
3.3 大学生消极失衡心态的成因 | 第33-41页 |
3.3.1 现实环境中负面因素的影响 | 第33-36页 |
3.3.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失带来的影响 | 第36-38页 |
3.3.3 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 第38-41页 |
第4章 培育大学生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的路径探究 | 第41-56页 |
4.1 培育大学生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的原则 | 第41-43页 |
4.1.1 以人为本的原则 | 第41页 |
4.1.2 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的原则 | 第41-42页 |
4.1.3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 第42页 |
4.1.4 整体性与个体性相结合的原则 | 第42-43页 |
4.1.5 思想教育与心理疏导相结合的原则 | 第43页 |
4.2 培育大学生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的途径 | 第43-49页 |
4.2.1 思想政治教育与教育环境相结合 | 第43-46页 |
4.2.2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 第46-48页 |
4.2.3 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 | 第48-49页 |
4.3 培育大学生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的载体 | 第49-56页 |
4.3.1 大学生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培育的文化载体 | 第50-51页 |
4.3.2 大学生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培育的活动载体 | 第51-53页 |
4.3.3 大学生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培育的大众传媒载体 | 第53-56页 |
结束语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