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1 绪论 | 第13-36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4-16页 |
1.1.1 高校毕业生创业是缓解就业压力的现实需要 | 第14页 |
1.1.2 大学生机会型创业是经济转型期的时代需要 | 第14-15页 |
1.1.3 基于机会型创业的创业教育是加快高校教学改革的需要 | 第15-16页 |
1.1.4 基于机会型创业的创业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 | 第16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6-17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6-17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7页 |
1.3 研究框架 | 第17-18页 |
1.4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8-34页 |
1.4.1 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1.4.2 创业教育研究综述 | 第19-20页 |
1.4.3 创业意向研究综述 | 第20-25页 |
1.4.4 机会型创业研究综述 | 第25-26页 |
1.4.5 创业自我效能研究综述 | 第26-30页 |
1.4.6 前瞻性人格研究综述 | 第30-32页 |
1.4.7 创业警觉性研究综述 | 第32-34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34页 |
1.5.1 文献分析法 | 第34页 |
1.5.2 问卷调查法 | 第34页 |
1.5.3 实证分析法 | 第34页 |
1.6 研究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34-36页 |
1.6.1 创新之处 | 第34-35页 |
1.6.2 研究不足 | 第35-36页 |
2 研究变量的选择及模型设计 | 第36-43页 |
2.1 创业教育与创业意向 | 第36-38页 |
2.2 创业自我效能与创业意向 | 第38-39页 |
2.3 前瞻性人格的调节效应 | 第39-40页 |
2.4 创业警觉性的中介效应 | 第40-41页 |
2.5 本研究的理论假设 | 第41-42页 |
2.6 模型设计 | 第42-43页 |
3 实证分析与讨论 | 第43-58页 |
3.1 问卷设计与实施 | 第43-45页 |
3.1.1 问卷设计 | 第44页 |
3.1.2 问卷实施 | 第44-45页 |
3.2 样本数据基本信息分析 | 第45-46页 |
3.3 问卷信度、效度检验 | 第46-49页 |
3.3.1 创业教育量表的信度、效度检验 | 第47页 |
3.3.2 创业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度、效度检验 | 第47-48页 |
3.3.3 前瞻性人格量表的信度、效度检验 | 第48页 |
3.3.4 创业警觉性量表的信度、效度检验 | 第48-49页 |
3.3.5 创业意向量表的信度、效度检验 | 第49页 |
3.4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第49-50页 |
3.5 相关性分析 | 第50-51页 |
3.6 单因素方差分析 | 第51-54页 |
3.6.1 性别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 第52页 |
3.6.2 生源地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 第52-53页 |
3.6.3 父母职业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 第53-54页 |
3.6.4 父母及亲属创业经历单因素分析 | 第54页 |
3.7 回归分析 | 第54-58页 |
4 结论与建议 | 第58-66页 |
4.1 主要结论 | 第58-61页 |
4.1.1 名义变量部分相关结论 | 第58-59页 |
4.1.2 结构模型部分相关结论 | 第59-61页 |
4.2 对策建议 | 第61-65页 |
4.3 未来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4页 |
附录 A:大学生创业意向调查问卷 | 第74-79页 |
附录 B:研究生期间科研、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