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荆荆城市群工业分工与合作研究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6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1-13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13-16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6-18页 |
一、宜荆荆城市群研究综述 | 第16页 |
二、城市群产业合作研究综述 | 第16-17页 |
三、国外研究综述 | 第17-18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8-19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8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第四节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9-21页 |
一、创新之处 | 第19页 |
二、不足之处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城市群产业分工与合作的相关理论 | 第21-26页 |
第一节 区域产业分工理论基础 | 第21-23页 |
一、绝对成本理论 | 第21-22页 |
二、竞争优势理论 | 第22页 |
三、劳动地域分工理论 | 第22页 |
四、产业内分工理论 | 第22-23页 |
第二节 区域产业合作理论基础 | 第23-24页 |
一、基于区域优势的合作理论 | 第23页 |
二、基于产业合作的相关理论 | 第23-24页 |
三、基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 第24页 |
第三节 产业发展相关理论 | 第24-26页 |
一、产业布局理论 | 第24-25页 |
二、产业集群理论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宜荆荆城市群工业分工与合作基础 | 第26-35页 |
第一节 宜荆荆城市群工业发展现状 | 第26-30页 |
一、宜荆荆城市群整体发展状况 | 第26-27页 |
二、宜昌市工业发展现状 | 第27-28页 |
三、荆州市工业发展现状 | 第28-29页 |
四、荆门市工业发展现状 | 第29-30页 |
第二节 宜荆荆工业合作条件 | 第30-32页 |
一、劳动力资源优势 | 第30-31页 |
二、区位条件优越 | 第31页 |
三、产业聚集是城市群发展的规律 | 第31-32页 |
四、顺应新型工业化与支柱产业打造的要求 | 第32页 |
第三节 各地区工业分工与合作存在的问题 | 第32-35页 |
一、工业竞争力不强 | 第32页 |
二、工业配套环境不优 | 第32-33页 |
三、工业结构同质化现象严重 | 第33页 |
四、产业协同发展联系不紧密 | 第33-34页 |
五、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 第34-35页 |
第四章 宜荆荆城市群工业合作潜力实证分析 | 第35-43页 |
第一节 产业同构系数测度 | 第35-37页 |
第二节 经济联系引力模型的测度 | 第37-39页 |
第三节 产业梯度系数的测度 | 第39-43页 |
第五章 国内外城市群工业分工与合作的实践和启示 | 第43-50页 |
第一节 国外城市群工业分工与合作的实践 | 第43-45页 |
一、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工业分工与合作 | 第43-44页 |
二、美国东北部城市群工业分工与合作 | 第44-45页 |
第二节 国内城市群工业分工与合作的实践 | 第45-46页 |
一、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工业分工与合作 | 第45页 |
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工业分工与合作 | 第45-46页 |
三、京津翼都市圈工业分工与合作 | 第46页 |
第三节 借鉴与启示 | 第46-50页 |
一、工业化是城市群发展的主要内在动力 | 第46-47页 |
二、产业的集聚与扩散是产业空间结构演变的机制 | 第47页 |
三、核心城市地位决定产业分工 | 第47-48页 |
四、注重产业密集带的规划 | 第48页 |
五、整合生产要素优化产业空间结构 | 第48页 |
六、交通网络影响城市群产业空间发展 | 第48-50页 |
第六章 深化宜荆荆城市群工业分工与合作的建议 | 第50-56页 |
第一节 打造优势工业集群 | 第50-52页 |
一、充分发挥化工产业基础优势 | 第50页 |
二、强强联合形成工业集群 | 第50-51页 |
三、避免产业趋同促进工业发展 | 第51页 |
四、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 第51-52页 |
五、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 第52页 |
第二节 优化工业布局 | 第52-54页 |
一、完善工业布局规划 | 第52-53页 |
二、改造提升工业园区 | 第53页 |
三、规范工业集约集聚发展 | 第53页 |
四、引导跨区域工业产业转移 | 第53-54页 |
第三节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 第54-56页 |
一、提升承接产业转移质量 | 第54页 |
二、构建承接产业转移平台 | 第54页 |
三、加强承接产业转移管理 | 第54页 |
四、加快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 第54-55页 |
五、强化能源保障体系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