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2-24页 |
1.1 道德决策的相关概述 | 第14-15页 |
1.2 道德决策的理论模型 | 第15-17页 |
1.3 道德决策的神经机制 | 第17-20页 |
1.3.1 道德决策的神经基础 | 第17-19页 |
1.3.2 道德决策的时间进程 | 第19-20页 |
1.4 道德决策的影响因素 | 第20-24页 |
1.4.1 自我相关性 | 第20-22页 |
1.4.2 风险水平 | 第22页 |
1.4.3 共情 | 第22-23页 |
1.4.4 道德情境 | 第23-24页 |
2 问题提出与研究思路 | 第24-27页 |
2.1 问题提出 | 第24-26页 |
2.2 研究思路 | 第26-27页 |
3 研究一 自我相关性对道德决策影响的神经机制 | 第27-48页 |
3.1 实验1:自我相关性对帮助情境下道德决策影响的ERP研究 | 第28-37页 |
3.1.1 目的与假设 | 第28页 |
3.1.2 方法 | 第28-32页 |
3.1.3 结果 | 第32-35页 |
3.1.4 讨论 | 第35-37页 |
3.2 实验2:自我相关性对伤害情境下道德决策影响的ERP研究 | 第37-48页 |
3.2.1 目的与假设 | 第37页 |
3.2.2 方法 | 第37-40页 |
3.2.3 结果 | 第40-45页 |
3.2.4 讨论 | 第45-48页 |
4 研究二 自我相关性与风险水平对道德决策影响的神经机制 | 第48-70页 |
4.1 实验3:自我相关性与风险水平对帮助情境下道德决策影响的ERP研究 | 第49-60页 |
4.1.1 目的与假设 | 第49页 |
4.1.2 方法 | 第49-51页 |
4.1.3 结果 | 第51-56页 |
4.1.4 讨论 | 第56-60页 |
4.2 实验4:自我相关性与风险水平对伤害情境下道德决策影响的ERP研究 | 第60-70页 |
4.2.1 目的与假设 | 第60页 |
4.2.2 方法 | 第60-62页 |
4.2.3 结果 | 第62-67页 |
4.2.4 讨论 | 第67-70页 |
5 研究三 自我相关性与风险水平对道德决策的影响:共情的调节作用 | 第70-94页 |
5.1 实验5:自我相关性与风险水平对帮助情境下道德决策的影响:共情的调节作用 | 第71-82页 |
5.1.1 目的与假设 | 第71页 |
5.1.2 方法 | 第71-73页 |
5.1.3 结果 | 第73-78页 |
5.1.4 讨论 | 第78-82页 |
5.2 实验6:自我相关性与风险水平对伤害情境下道德决策的影响:共情的调节作用 | 第82-94页 |
5.2.1 目的与假设 | 第82页 |
5.2.2 方法 | 第82-83页 |
5.2.3 结果 | 第83-89页 |
5.2.4 讨论 | 第89-94页 |
6 总讨论 | 第94-102页 |
6.1 道德决策中利己与利他倾向的权衡机制 | 第94-96页 |
6.2 风险情境下道德决策中的声誉机制 | 第96-97页 |
6.3 共情在道德决策中的积极作用 | 第97-98页 |
6.4 帮助与伤害情境下道德决策的异同 | 第98-100页 |
6.5 道德决策的情境模型的构建 | 第100-102页 |
7 结论 | 第102-104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102页 |
7.2 不足与展望 | 第102-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12页 |
附录1 | 第112-114页 |
附录2 | 第114-116页 |
致谢 | 第116-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