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物化学论文

生态因子对波吉卵囊藻多糖提取和代谢的影响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1 前言第12-18页
    1.1 多糖的研究概述第12页
    1.2 微藻多糖提取方法的研究第12-13页
        1.2.1 热水浸提法第12页
        1.2.2 酸提、碱提法第12页
        1.2.3 微波辅助和超声波法第12-13页
        1.2.4 反复冻融破壁提取法第13页
        1.2.5 酶辅助提取法第13页
    1.3 生态因子对微藻多糖含量的研究第13-15页
        1.3.1 温度对微藻多糖含量的研究第13页
        1.3.2 光照对微藻多糖含量的研究第13-14页
        1.3.3 盐度对微藻多糖含量的研究第14页
        1.3.4 pH对微藻多糖含量的研究第14-15页
        1.3.5 氮对微藻多糖含量影响的研究第15页
        1.3.6 磷对微藻多糖含量影响的研究第15页
        1.3.7 金属阳离子对微藻多糖含量影响的研究第15页
        1.3.8 碳对微藻多糖含量影响的研究第15页
    1.4 多糖理化性质的研究第15-17页
        1.4.1 多糖分子量第16页
        1.4.2 单糖组分的分析第16-17页
    1.5 波吉卵囊藻简介第17页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7-18页
2 波吉卵囊藻多糖提取条件的研究第18-28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18-20页
        2.1.1 实验仪器及试剂第18页
        2.1.2 藻粉制作第18页
        2.1.3 实验设计第18-19页
        2.1.4 响应曲面实验设计第19页
        2.1.5 多糖的提取工艺及提取率的计算第19-20页
        2.1.6 数据处理第20页
        2.1.7 数据分析第20页
    2.2 结果与讨论第20-27页
        2.2.1 不同温度波吉卵囊藻多糖的提取率第20-21页
        2.2.2 不同氢氧化钠浓度波吉卵囊藻多糖的提取率第21-22页
        2.2.3 不同提取时间波吉卵囊藻多糖的提取率第22-23页
        2.2.4 响应面法优化波吉卵囊藻多糖提取工艺试验第23-24页
        2.2.5 响应曲面和等高线图分析第24-26页
        2.2.6 最优工艺条件的预测及验证第26-27页
    2.3 本章小结第27-28页
3 营养因子对波吉卵囊藻多糖含量的影响第28-42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28-31页
        3.1.1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28页
        3.1.2 培养基配制第28-29页
        3.1.3 实验设计第29页
        3.1.4 正交实验设计第29页
        3.1.5 培养方法和条件第29页
        3.1.6 指标测定第29-30页
            3.1.6.1 微藻生物量的测定第29-30页
            3.1.6.2 光合色素的测定第30页
            3.1.6.3 微藻多糖含量的测定第30页
        3.1.7 数据处理第30-31页
        3.1.8 数据分析第31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31-41页
        3.2.1 不同氮浓度对波吉卵囊藻多糖含量及生长的影响第31-33页
        3.2.2 不同磷浓度对波吉卵囊藻多糖含量及生长的影响第33-35页
        3.2.3 不同铁浓度对波吉卵囊藻多糖含量及生长的影响第35-37页
        3.2.4 不同碳浓度对波吉卵囊藻多糖含量及生长的影响第37-39页
        3.2.5 正交实验结果第39-41页
    3.3 本章小结第41-42页
4 不同的氮磷浓度对波吉卵囊藻多糖的理化性质的影响第42-51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42-45页
        4.1.1 实验仪器及试剂`第42页
        4.1.2 培养基配制第42页
        4.1.3 实验设计第42-43页
        4.1.4 藻粉制作第43页
        4.1.5 多糖提取第43页
        4.1.6 指标测定第43-45页
            4.1.6.1 多糖分子量的测定第43-44页
            4.1.6.2 单糖组分的测定第44-45页
        4.1.7 数据处理第45页
        4.1.8 数据分析第45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45-50页
        4.2.1 表观性状及溶解性第45-46页
        4.2.2 分子量分析第46页
        4.2.3 单糖组分分析第46-47页
        4.2.4 红外光普分析第47-50页
    4.3 本章小结第50-51页
5 结论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8页
致谢第58-59页
作者简介第59-60页
导师简介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湖栖鳍虾虎鱼遗传多样性及黑色素合成的初步研究
下一篇:稀杯盔形珊瑚钙调素类似蛋白、钙网蛋白、碳酸酐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