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动物学论文--动物遗传学论文

湖栖鳍虾虎鱼遗传多样性及黑色素合成的初步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文献综述第10-17页
    1.1 湖栖鳍虾虎鱼(Gobiopteruslacustris)研究进展第10页
    1.2 遗传多样性第10-11页
    1.3 鱼类体色的研究第11-14页
        1.3.1 黑色素的合成第12-13页
        1.3.2 影响鱼类体色的主要因素第13-14页
    1.4 内分泌干扰物(EDCs)第14-15页
        1.4.1 内分泌干扰物(EDCs)概述第14页
        1.4.2 EDCs的危害第14-15页
        1.4.3 EDCs的生物标志物第15页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5-17页
2 湖栖鳍虾虎鱼形态特征第17-22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17页
        2.1.1 样本采集第17页
        2.1.2 形态测量第17页
    2.2 实验结果第17-19页
    2.3 讨论第19-22页
3 湖栖鳍虾虎鱼皮肤和性腺转录组测序分析第22-36页
    3.1 实验材料第22-23页
        3.1.1 实验样本第22页
        3.1.2 主要试剂与仪器第22-23页
    3.2 实验方法第23-26页
        3.2.1 总RNA的提取及检测第23-24页
        3.2.2 cDNA文库的构建及转录组测序第24页
        3.2.3 测序数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24页
        3.2.4 湖栖鳍虾虎鱼线粒体DNA全序列分析第24-26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26-35页
        3.3.1 转录本拼接第26页
        3.3.2 基因功能注释第26-28页
        3.3.3 SSR分析第28-31页
        3.3.4 差异基因的筛选第31-32页
        3.3.5 差异基因GO富集分析第32-34页
        3.3.6 差异基因KEGG富集分析第34页
        3.3.7 湖栖鳍虾虎鱼线粒体DNA全序列分析第34-35页
    3.4 讨论第35-36页
4 湖栖鳍虾虎鱼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DNA分析第36-46页
    4.1 实验材料第36页
        4.1.1 实验材料第36页
        4.1.2 试剂与仪器第36页
    4.2 实验方法第36-37页
        4.2.1 湖栖鳍虾虎鱼基因组DNA的提取与检测第36页
        4.2.2 微卫星序列的获得与引物合成第36-37页
        4.2.3 微卫星引物的筛选第37页
        4.2.4 PCR扩增与微卫星检测第37页
        4.2.5 数据分析第37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37-42页
        4.3.1 微卫星引物的筛选结果第37-38页
        4.3.2 遗传多样性分析第38-41页
        4.3.3 群体间遗传分化分析第41-42页
    4.4 讨论第42-46页
5 壬基酚对湖栖鳍虾虎鱼黑色素合成的影响第46-53页
    5.1 实验材料第46页
        5.1.1 实验动物第46页
        5.1.2 主要试剂与仪器第46页
    5.2 实验方法第46-49页
        5.2.1 壬基酚暴露实验第47页
        5.2.2 总RNA的提取与检测第47页
        5.2.3 引物设计第47页
        5.2.4 反转录第47-48页
        5.2.5 RT-PCR标准曲线扩增第48页
        5.2.6 转录组测序结果的qPCR验证第48-49页
        5.2.7 壬基酚暴露处理对camk、erα和erβ基因的影响第49页
        5.2.8 数据分析第49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49-51页
        5.3.1 标准曲线分析第49页
        5.3.2 转录组数据qPCR验证第49-50页
        5.3.3 壬基酚对湖栖鳍虾虎鱼透明与黑色皮肤中camk表达的影响第50-51页
        5.3.4 壬基酚对雄性湖栖鳍虾虎鱼肝脏中erα和erβ表达的影响第51页
    5.4 讨论第51-53页
6 结论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60页
致谢第60-61页
作者简介第61-62页
导师简介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细胞学和RNA-seq技术的银杏和垂柳茎管状分子性别二态性研究
下一篇:生态因子对波吉卵囊藻多糖提取和代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