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水利工程论文--水资源调2查与水利规划论文--水资源开发论文--水利资源的管理、保护与改造论文

基于系统模拟的区域用水结构与国民经济协同演变规律研究

致谢第7-8页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4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6-17页
        1.1.1 研究背景第16-17页
        1.1.2 研究意义第17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7-21页
    1.3 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第21页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21-24页
        1.4.1 研究内容第21-22页
        1.4.2 技术路线第22-24页
第二章 区域用水结构与国民经济协同演变的理论基础及特征分析第24-34页
    2.1 概述第24页
    2.2 区域用水结构演变分析第24-28页
        2.2.1 用水结构定义第24-26页
        2.2.2 用水结构影响因素分析第26-27页
        2.2.3 用水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及特征第27-28页
    2.3 国民经济产业结构演变分析第28-32页
        2.3.1 产业结构定义第28页
        2.3.2 产业结构影响因素分析第28-30页
        2.3.3 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及特征第30-32页
    2.4 区域用水结构与产业结构协同演变分析第32-33页
        2.4.1 产业结构演变对用水结构的影响第32页
        2.4.2 用水结构演变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第32-33页
    2.5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三章 基于SD的用水结构与国民经济协同演变模拟模型第34-57页
    3.1 概述第34页
    3.2 系统动力学介绍第34-38页
        3.2.1 系统动力学概述第34-36页
        3.2.2 系统动力学的基本概念第36页
        3.2.3 系统动力学建模软件第36-38页
    3.3 模型构建第38-54页
        3.3.1 人口与城镇化子模型第40-42页
        3.3.2 宏观经济子模型第42-48页
        3.3.3 用水与节水子模型第48-52页
        3.3.4 水污染负荷排放子模型第52-53页
        3.3.5 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约束模块第53-54页
    3.4 模型的功能第54-55页
    3.5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四章 山东省用水结构和产业结构演变分析第57-72页
    4.1 区域概况第57-60页
        4.1.1 自然地理概况第57-58页
        4.1.2 社会经济概况第58-59页
        4.1.3 水资源利用现状第59-60页
    4.2 山东省用水结构分析第60-63页
        4.2.1 历年用水结构变化分析第60-62页
        4.2.2 基于信息熵的山东省用水结构演变分析第62-63页
    4.3 山东省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分析第63-65页
        4.3.1 历年产业结构变化分析第63-65页
        4.3.2 基于信息熵的山东省产业结构演变分析第65页
    4.4 山东省用水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性分析第65-71页
        4.4.1 基于产业结构偏离度模型的山东省用水结构和产业结构协调性评价第65-67页
        4.4.2 基于耦合协调模型的山东省用水结构和产业结构耦合协调性分析第67-71页
    4.5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第五章 山东省用水结构与国民经济协同演变模拟第72-105页
    5.1 概述第72页
    5.2 山东省用水结构与国民经济协同演变模拟模型建立第72-92页
        5.2.1 山东省人口与城镇化子模型第74-77页
        5.2.2 山东省宏观经济子模型第77-82页
        5.2.3 山东省用水及节水子模型第82-88页
        5.2.4 山东省污染物排放负荷子模型第88-91页
        5.2.5 山东省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约束模块第91-92页
    5.3 山东省用水结构与国民经济协同演变模拟模型应用第92-103页
        5.3.1 用水结构与产业结构协同演变规律第92-97页
        5.3.2 用水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调控第97-102页
        5.3.3 政策建议第102-103页
    5.4 本章小结第103-105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05-107页
    6.1 结论第105-106页
    6.2 展望第106-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1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第113页

论文共1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底盘双塔连体高层结构的抗震分析
下一篇:基于ProModel的连杆生产线建模仿真与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