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桥梁试验观测与检定论文

桥梁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9-18页
    1.1 桥梁结构损伤识别的目的与意义第9页
    1.2 桥梁结构损毁事故实例第9-14页
    1.3 桥梁结构损伤识别的历史与发展第14-16页
    1.4 桥梁结构常见损伤及检测机理第16-18页
2 桥梁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综述第18-30页
    2.1 外观目测法和基于仪器设备的局部损伤识别方法第18页
    2.2 基于静态测量数据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第18-19页
    2.3 基于动力特性的结构损伤检测方法第19-24页
        2.3.1 基于固有频率变化的损伤识别第20-21页
        2.3.2 基于振型变化的损伤识别第21-22页
        2.3.3 基于振型曲率变化的损伤识别第22页
        2.3.4 基于残余力向量的损伤识别第22-23页
        2.3.5 基于结构柔度矩阵的损伤识别第23页
        2.3.6 基于损伤指标法的损伤识别第23-24页
        2.3.7 基于单元模态应变能变化率的损伤识别第24页
    2.4 结构损伤识别智能方法现状第24-28页
        2.4.1 结构损伤识别中的神经网络方法第24-26页
        2.4.2 损伤识别中的遗传算法第26-28页
        2.4.3 基于压电阻抗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第28页
    2.5 本章小结第28-30页
3 MIDAS有限元模拟分析第30-59页
    3.1 基于振型曲率变化的损伤识别方法的基本理论第30-32页
        3.1.1 基本方程第30-31页
        3.1.2 损伤指标第31-32页
    3.2 模型的动力模拟分析第32-48页
        3.2.1 定义损伤工况第32页
        3.2.2 各个损伤工况的模拟分析第32-34页
        3.2.3 模型分析第34-36页
        3.2.4 振型曲率计算第36-45页
        3.2.5 振型曲率模态差第45-48页
    3.3 钢桁架桥模型的静力模拟分析第48-58页
        3.3.1 各种损伤工况下桥的挠度分析第48-58页
    3.4 本章小结第58-59页
4 钢桁架桥模型静载实验第59-74页
    4.1 实验的主要目的第59页
    4.2 实验的主要内容第59页
    4.3 测点传感器布置第59-60页
    4.4 实验主要设备和仪器第60-61页
    4.5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第61-62页
    4.6 实验步骤第62页
    4.7 实验测试结果及数据分析第62-72页
        4.7.1 挠度分析第62-66页
        4.7.2 挠度损伤识别第66-67页
        4.7.3 静力应变分析第67-72页
        4.7.4 应变损伤识别第72页
    4.8 模拟值与实验值对比第72-73页
    4.9 本章小结第73-74页
5 结论与展望第74-76页
    5.1 结论第74页
    5.2 展望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82页
致谢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同浸水方式对黄土地铁隧道变形影响研究
下一篇:电动汽车线控转向装置的结构设计与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