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人机界面动态构件及存储标准的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组态软件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组态工程描述研究现状 | 第14页 |
1.2.3 人机界面发展趋势 | 第14-15页 |
1.2.4 组态软件未来发展趋势 | 第15页 |
1.2.5 嵌入式构件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本文所做的工作 | 第16-17页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和技术 | 第18-25页 |
2.1 图编程概述 | 第18页 |
2.2 图编程构件技术 | 第18-22页 |
2.2.1 构件的概念 | 第18-19页 |
2.2.2 构件的特征 | 第19-20页 |
2.2.3 通用构件模型 | 第20-21页 |
2.2.4 嵌入式构件模型 | 第21-22页 |
2.3 代码自动生成技术 | 第22-24页 |
2.3.1 自动代码生成技术概述 | 第22-23页 |
2.3.2 自动代码生成实现方法 | 第23页 |
2.3.3 XSLT自动代码生成技术 | 第23-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动态构件及其运行环境的研究与设计 | 第25-36页 |
3.1 现有人机界面图形显示系统分析 | 第25页 |
3.2 动态人机界面运行环境设计 | 第25-28页 |
3.2.1 总体架构设计 | 第26页 |
3.2.2 H-Engine设计 | 第26-28页 |
3.3 多媒体人机界面运行环境关键技术设计 | 第28-30页 |
3.3.1 双缓冲绘图显示设计 | 第28页 |
3.3.2 构件分层显示设计 | 第28-30页 |
3.4 DCCM构件模型设计 | 第30-31页 |
3.4.1 动态构件的形式化描述 | 第30-31页 |
3.4.2 构件的函数和接口形式化描述 | 第31页 |
3.5 动态构件设计 | 第31-35页 |
3.5.1 构件显示属性设计 | 第31-32页 |
3.5.2 构件接口设计 | 第32-33页 |
3.5.3 典型动态构件设计 | 第33-3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人机界面存储标准研究与设计 | 第36-49页 |
4.1 HMI工程存储标准化研究 | 第36-38页 |
4.1.1 人机界面存储现状分析 | 第36-37页 |
4.1.2 现有界面描述模型分析比较 | 第37-38页 |
4.2 CHSM模型设计 | 第38-46页 |
4.2.1 CHSM应具备的特点 | 第38页 |
4.2.2 CHSM模型总体结构设计 | 第38-39页 |
4.2.3 projHeader标准化结构设计 | 第39-40页 |
4.2.4 form标准化结构设计 | 第40-43页 |
4.2.5 configuration标准化设计 | 第43-46页 |
4.3 基于CHSM的工程存储描述 | 第46-4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平台实现 | 第49-65页 |
5.1 CASS组态软件的整体架构 | 第49-50页 |
5.2 动态人机界面运行环境实现 | 第50-52页 |
5.2.1 基于图层的构件管理队列实现 | 第50-51页 |
5.2.2 窗体消息处理模块实现 | 第51-52页 |
5.3 动态构件的实现 | 第52-57页 |
5.3.1 线性多点轨迹移动构件实现 | 第52-54页 |
5.3.2 实时趋势曲线构件实现 | 第54-55页 |
5.3.3 GIF动画构件实现 | 第55-57页 |
5.4 基于CHSM模型的构件持久化实现 | 第57-60页 |
5.5 工程实例验证 | 第60-64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5-67页 |
6.1 本文工作总结 | 第65页 |
6.2 进一步工作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附录 | 第72-73页 |
详细摘要 | 第73-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