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7-28页 |
1.1 植物细胞及糊粉层程序性死亡的研究进展 | 第17-22页 |
1.1.1 细胞程序性死亡的研究概述 | 第17-18页 |
1.1.2 糊粉层细胞PCD研究进展 | 第18-22页 |
1.2 H_2S信号分子在植物中的研究进展 | 第22-24页 |
1.2.1 H_2S的理化性质及生理特性 | 第22-23页 |
1.2.2 H_2S延缓植物衰老及PCD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 第23-24页 |
1.3 SO_2信号分子在动、植物中的研究进展 | 第24-25页 |
1.3.1 SO_2理化性质与生理特性 | 第24页 |
1.3.2 低浓度SO_2调控动、植物细胞生长发育 | 第24-25页 |
1.4 气体信号分子缓解铝胁迫的机制研究 | 第25-26页 |
1.4.1 Al对植物毒害作用的研究进展 | 第25页 |
1.4.2 气体信号分子缓解Al对植物胁迫的研究综述 | 第25-26页 |
1.5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 第26-28页 |
1.5.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6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第二章 SO_2延缓小麦糊粉层细胞PCD的机制研究 | 第28-55页 |
2.1 材料试剂及设备 | 第28-29页 |
2.1.1 供试材料及处理 | 第28页 |
2.1.2 主要试剂 | 第28-29页 |
2.1.3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9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9-38页 |
2.2.1 SO_2处理小麦糊粉层细胞死亡率测定 | 第29页 |
2.2.2 小麦糊粉层细胞PSV液泡化及DNA提取 | 第29-30页 |
2.2.3 小麦糊粉层细胞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 | 第30-31页 |
2.2.4 小麦糊粉层细胞ROS测定及定位 | 第31-32页 |
2.2.5 小麦糊粉层细胞抗氧化酶活性测定 | 第32-34页 |
2.2.6 小麦糊粉层细胞基因表达测定 | 第34-36页 |
2.2.7 小麦糊粉层原生质体的制备 | 第36-37页 |
2.2.8 小麦糊粉层细胞内源NO、H_2S检测 | 第37页 |
2.2.9 小麦糊粉层细胞细胞死亡实验 | 第37-38页 |
2.2.10 小麦糊粉层抗氧化基因表达测定 | 第38页 |
2.2.11 小麦糊粉层内源H_2S含量测定 | 第38页 |
2.2.12 统计分析 | 第38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38-54页 |
2.3.1 SO_2延缓小麦糊粉层细胞程序性死亡进程 | 第38-40页 |
2.3.2 SO_2延缓小麦糊粉层细胞PSV液泡化及DNA降解 | 第40-41页 |
2.3.3 SO_2延缓小麦糊粉层可溶性蛋白含量降解 | 第41-42页 |
2.3.4 SO_2降低小麦糊粉层细胞ROS含量 | 第42-44页 |
2.3.5 SO_2调控小麦糊粉层细胞中的CAT、POD、APX、SOD、LOX和PPO活性 | 第44-48页 |
2.3.6 SO_2调控小麦糊粉层细胞硫代谢相关基因及抗氧化相关基因表达 | 第48-50页 |
2.3.7 SO_2促进小麦糊粉层细胞合成内源H_2S、NO含量 | 第50页 |
2.3.8 SO_2通过H_2S与NO途径调控小麦糊粉层细胞死亡 | 第50-52页 |
2.3.9 SO_2通过内源NO调控小麦糊粉层细胞抗氧化酶基因表达 | 第52-53页 |
2.3.10 内源NO与H_2S信号分子联系 | 第53-5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三章 SO_2与H_2S激活小麦种子淀粉酶的机制研究 | 第55-63页 |
3.1 材料、试剂与仪器 | 第55-56页 |
3.1.1 供试材料与方法 | 第55页 |
3.1.2 主要试剂 | 第55页 |
3.1.3 主要仪器 | 第55-56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56-57页 |
3.2.1 小麦种子总淀粉酶的制备与处理 | 第56页 |
3.2.2 小麦种子α/β-淀粉酶的制备与处理 | 第56页 |
3.2.3 自由态与结合态β-淀粉酶的制备与处理 | 第56-57页 |
3.2.4 淀粉酶的活性电泳测定 | 第57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7-62页 |
3.3.1 H_2S上调小麦种子总淀粉酶酶活 | 第57页 |
3.3.2 H_2S调控小麦种子α/β-淀粉酶活性 | 第57-58页 |
3.3.3 H_2S上调自由态β-淀粉酶活性 | 第58-59页 |
3.3.4 H_2S与SO_2上调小麦种子结合态β-淀粉酶活性 | 第59-6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四章 SO_2缓解铝胁迫下小麦胚根生长的机制研究 | 第63-75页 |
4.1 材料、试剂及设备 | 第63-64页 |
4.1.1 材料 | 第63页 |
4.1.2 主要试剂 | 第63页 |
4.1.3 主要设备仪器 | 第63-64页 |
4.2 试验方法 | 第64-67页 |
4.2.1 Al对小麦胚根生长的作用测定 | 第64页 |
4.2.2 SO_2对小麦胚根生长作用检测 | 第64页 |
4.2.3 SO_2预处理对Al胁迫小麦胚根生长作用的测定 | 第64页 |
4.2.4 胚根组织中活性氧检测 | 第64-65页 |
4.2.5 Evens blue染色及Hematoxylin染色 | 第65页 |
4.2.6 RT-PCR检测 | 第65-66页 |
4.2.7 qPCR检测 | 第66-67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7-74页 |
4.3.1 铝胁迫抑制小麦胚根生长及SO_2对胚根生长的影响 | 第67-69页 |
4.3.2 SO_2预处理缓解铝胁迫小麦胚根生长 | 第69页 |
4.3.4 SO_2预处理缓解铝胁迫小麦胚根引起的膜损伤及减少铝含量 | 第69-71页 |
4.3.5 SO_2预处理缓解铝胁迫诱导小麦胚根的氧化损伤 | 第71-72页 |
4.3.6 SO_2调控铝胁迫的小麦胚根铝诱导基因的表达 | 第72-7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5.1 结论 | 第75页 |
5.2 展望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5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