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隧道工程论文--隧道施工论文--施工机械论文

TBM盘形滚刀刀圈—岩石对磨缩尺比例试验台研制及相似性验证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3页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课题来源第12-13页
    1.3 相关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21页
        1.3.1 TBM盘形滚刀破岩机理研究第13-14页
        1.3.2 TBM滚刀刀圈摩擦磨损机理研究第14-17页
        1.3.3 TBM盘形滚刀制备加工工艺研究第17-18页
        1.3.4 TBM滚刀破岩试验装置研究第18-21页
    1.4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第21页
    1.5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线路第21-23页
第2章 TBM盘形滚刀刀圈岩石相互过程概述第23-34页
    2.1 TBM刀盘系统介绍第23-25页
        2.1.1 刀盘主体结构及滚刀类型第23-24页
        2.1.2 滚刀结构组成第24页
        2.1.3 刀圈材质、热处理工艺和刃形截面介绍第24-25页
    2.2 刀圈岩石相互作用机理概述第25-29页
        2.2.1 滚刀回转滚压破岩形式概述第25-26页
        2.2.2 滚刀滚压破岩机理概述第26-28页
        2.2.3 刀圈磨损失效行为概述第28-29页
    2.3 刀圈岩石相互过程量化分析第29-33页
        2.3.1 刀岩相对滑动速度范围分析第29-31页
        2.3.2 刀岩接触应力范围分析第31-33页
    2.4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3章 基于相似性原理的刀圈-岩石对磨试验台设计第34-65页
    3.1 相似性原理概述第34页
    3.2 基于相似性原理的总体方案设计第34-40页
        3.2.1 总体设计构想第36-37页
        3.2.2 总体设计方案第37-39页
        3.2.3 相似性设计流程第39-40页
    3.3 基于瞬态非线性动力学理论的刀岩接触应力建模分析第40-57页
        3.3.1 瞬态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基础第40-41页
        3.3.2 滚刀侵岩仿真模型建模与试验验证第41-51页
        3.3.3 滚刀滚压破岩仿真模型建模与刀岩接触应力分析第51-55页
        3.3.4 基于相似理论试验台参数设计第55-56页
        3.3.5 试验台结构详细设计与选型第56-57页
    3.4 对磨试验台刚强度仿真验证分析第57-63页
        3.4.1 网格划分及加载第57-58页
        3.4.2 危险工况分析第58页
        3.4.3 计算结构分析第58-63页
    3.5 本章小结第63-65页
第4章 刀圈-岩石对磨试验台研制及相似性原理验证第65-80页
    4.1 实验介绍第65-67页
        4.1.1 实验目的及内容第65页
        4.1.2 实验设备介绍第65-67页
    4.2 实验材料准备第67-74页
        4.2.1 刀圈试样热处理工艺研究第67-71页
        4.2.2 刀圈试样热处理方案第71-72页
        4.2.3 刀圈试样制备第72-73页
        4.2.4 刀圈试样硬度及金相组织测定第73-74页
    4.3 试验台对磨预实验与滚刀运动形式验证第74-79页
        4.3.1 滚刀—岩石对磨预试验方案及参数设计第74-76页
        4.3.2 滚刀—岩石对磨预试验结果分析第76-77页
        4.3.3 滚刀运动形式相似验证试验分析第77-79页
    4.4 本章小结第79-80页
第5章 TBM盘形滚刀对磨实验结果研究第80-97页
    5.1 试验方案与结果分析第80-90页
        5.1.1 实验方案第80-81页
        5.1.2 磨损量第81-83页
        5.1.3 磨损机理第83-86页
        5.1.4 试验结果分析第86-90页
    5.2 TBM盘形滚刀试样实验结果与工程对比分析第90-96页
        5.2.1 工程概况及岩层地质介绍第90-92页
        5.2.2 磨损机理第92页
        5.2.3 试验结果分析第92-96页
    5.3 本章小结第96-97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97-99页
    6.1 论文工作总结第97页
    6.2 后续工作展望第97-99页
参考文献第99-105页
致谢第105-106页
主要研究成果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学生新媒介素养实证研究
下一篇:人工智能化新闻生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