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发动机论文--往复式发动机论文--部件、零件论文

高硅铝合金缸套表面整形及其对摩擦磨损性能影响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1章 绪论第13-24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22页
        1.2.1 高硅铝合金缸套的摩擦磨损状态第14-16页
        1.2.2 高硅铝合金缸套材料强化第16-18页
        1.2.3 高硅铝合金缸套的表面处理第18-22页
    1.3 研究内容第22-24页
第2章 摩擦磨损试验方法第24-36页
    2.1 试验材料第24-32页
    2.2 摩擦磨损试验设备第32-36页
第3章 化学刻蚀整形及其对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第36-45页
    3.1 化学刻蚀整形方法第36-38页
    3.2 化学刻蚀整形参数对摩擦系数和磨损量的影响规律第38-39页
    3.3 化学刻蚀整形表面的摩擦磨损机理第39-44页
    3.4 小结第44-45页
第4章 机械珩磨整形及其对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第45-66页
    4.1 机械珩磨整形方法第45-56页
        4.1.1 机械珩磨整形原理第45-46页
        4.1.2 机械珩磨整形试验机设计思路第46-47页
        4.1.3 机械珩磨整形试验机结构及功能第47-53页
        4.1.4 机械珩磨整形表面形貌分析第53-56页
    4.2 机械珩磨整形参数对摩擦系数和磨损量的影响规律第56-58页
    4.3 机械珩磨整形表面的摩擦磨损机理第58-64页
    4.4 小结第64-66页
第5章 激光烧蚀整形及其对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第66-86页
    5.1 激光烧蚀整形方法第66-73页
    5.2 激光烧蚀整形参数对摩擦系数和磨损量的影响规律第73-76页
        5.2.1 激光功率对摩擦系数和磨损量的影响规律第73-74页
        5.2.2 激光扫描速度对摩擦系数和磨损量的影响规律第74-76页
    5.3 激光烧蚀整形表面的摩擦磨损机理第76-84页
    5.4 小结第84-86页
第6章 高硅铝合金缸套整形表面的摩擦磨损机制第86-100页
    6.1 整形方法对表面形貌的影响第86-93页
    6.2 硅颗粒形状对润滑流场的影响第93-95页
    6.3 硅颗粒形状对接触应力的影响第95-98页
    6.4 小结第98-100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100-103页
    7.1 结论第100-101页
    7.2 展望第101-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10页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第110-112页
致谢第112-113页
作者简介第113页

论文共1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低水泥用量超高性能混凝土性能和可持续结构设计研究
下一篇:基于多源遥感信息的海上搜寻目标探测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