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4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 研究创新与特色 | 第15页 |
1.5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5-17页 |
第2章 农业经营体制与合作社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探索 | 第17-26页 |
2.1 农业经营体制改革的理论依据 | 第17页 |
2.2 合作社的相关理论阐述 | 第17-21页 |
2.2.1 马克思、恩格斯农业合作理论 | 第17-18页 |
2.2.2 列宁、斯大林农业合作理论 | 第18-19页 |
2.2.3 中国共产党历任领导人的农业合作理论 | 第19-20页 |
2.2.4 合作社的其他相关理论 | 第20-21页 |
2.3 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和合作社发展的内在联系 | 第21页 |
2.4 农业经营体制演进过程中合作社的实践探索 | 第21-26页 |
2.4.1 改革开放以前农村集体所有制形成与农村合作经济的普及 | 第21-23页 |
2.4.2 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下合作经济再发展 | 第23-25页 |
2.4.2.1 合作经济恢复与发展 | 第23页 |
2.4.2.2 合作组织形式多样,种类多元 | 第23-25页 |
2.4.3 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初、高级农业合作社的比较 | 第25-26页 |
第3章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业经营体制改革的重要选择形式 | 第26-33页 |
3.1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现实依据 | 第26-28页 |
3.1.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合作社发展的最大实际 | 第26页 |
3.1.2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法律依据 | 第26-27页 |
3.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双层经营体制亟需完善是合作社发展的实践基础 | 第27-28页 |
3.2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适应性与比较优势 | 第28-30页 |
3.2.1 农民专业合作社与集体经济的核心价值及其实现形式的开放性、灵活性相适应 | 第28-29页 |
3.2.2 农民专业合作社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专业化的分工经济相适应 | 第29页 |
3.2.3 农民专业合作社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状况相适应 | 第29-30页 |
3.3 农业经营体制改革背景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 第30-33页 |
3.3.1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推动农业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重要力量 | 第30-31页 |
3.3.2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实现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载体 | 第31页 |
3.3.3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优化生态环境的重要依托 | 第31-32页 |
3.3.4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平台 | 第32-33页 |
第4章 现阶段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分析 | 第33-44页 |
4.1 现阶段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整体环境 | 第33-38页 |
4.1.1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微观动态 | 第33-36页 |
4.1.2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宏观环境 | 第36-38页 |
4.2 现阶段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8-40页 |
4.2.1 “空壳化”、“虚胖症”现象比较突出 | 第38页 |
4.2.2 合作社规模小、实力弱,持续发展能力有待提高 | 第38-39页 |
4.2.3 合作社服务能力、辐射带动能力尚未达到预期 | 第39-40页 |
4.2.4 合作社快速发展与人才全面短缺之间的矛盾较突出 | 第40页 |
4.3 现阶段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 第40-44页 |
4.3.1 过度依赖政府的扶持政策,缺失内生动力 | 第41页 |
4.3.2 合作社治理结构不健全,内外监督设置不完整 | 第41-42页 |
4.3.3 合作社之间缺少联合,尚未形成利益共同体 | 第42-43页 |
4.3.4 合作文化相对匮乏,农民缺乏自觉精神 | 第43-44页 |
第5章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农业经营体制创新形式的发展前景与政策建议 | 第44-58页 |
5.1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业经营体制改革中的发展前景 | 第44-46页 |
5.1.1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 第44-45页 |
5.1.2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衔接农业发展“两次飞跃”的有效形式 | 第45-46页 |
5.1.3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实现乡村治理多元化的重要一元 | 第46页 |
5.2 借鉴国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熟发展模式与组织经验 | 第46-49页 |
5.2.1 日本模式 | 第46-47页 |
5.2.2 德国模式 | 第47-48页 |
5.2.3 丹麦模式 | 第48-49页 |
5.2.4 启示 | 第49页 |
5.3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农业经营体制创新形式的政策建议 | 第49-58页 |
5.3.1 调整国家政策,建立与内生性需求相适应的外部扶持 | 第49-52页 |
5.3.2 完善合作社内部制度安排,发掘合作社发展的内生动力 | 第52-53页 |
5.3.3 引导多层次间的组织联合,打造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体 | 第53-55页 |
5.3.4 发展合作社教育事业,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 第55-58页 |
结语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