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导论 | 第9-17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本文研究思路与结构 | 第12-14页 |
·研究思路 | 第12-14页 |
·本文结构安排 | 第14页 |
·本文创新与不足 | 第14-17页 |
·本文创新之处 | 第14-16页 |
·本文不足之处 | 第16-17页 |
2.股指期货市场及其功能概述 | 第17-20页 |
·股指期货市场概述 | 第17-18页 |
·股指期货市场的功能 | 第18-20页 |
·风险管理功能 | 第18-19页 |
·价格发现功能 | 第19-20页 |
3.关于股指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理论辨析 | 第20-27页 |
·股指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概念辨析 | 第20-21页 |
·股指期货价格和现货指数价格关系的理论推导 | 第21-23页 |
·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机制探究 | 第23-25页 |
·影响各国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发挥的两个重要条件 | 第25页 |
·对扰动股指期货和现货价格变动领先滞后关系的噪音的讨论 | 第25-27页 |
·交易所指数价格显示迟滞效应 | 第25页 |
·指数成分股交易迟滞效应 | 第25-26页 |
·买卖差价效应 | 第26-27页 |
4.实证检验 | 第27-77页 |
·数据简介 | 第27-29页 |
·数据的统计性描述 | 第29-38页 |
·ARMA滤波 | 第38-47页 |
·"买卖差价效应"建模和"指数成分股迟滞交易效应"建模 | 第39-40页 |
·对收益率序列建立ARMA模型,噪音控制和新息项提取 | 第40-47页 |
·VECM模型和含外生变量的向量自回归模型 | 第47-50页 |
·协整的定义 | 第47-48页 |
·VECM模型 | 第48页 |
·含外生变量的向量自回归模型 | 第48-50页 |
·协整检验 | 第50-54页 |
·恒生指数期货市场与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 | 第54-65页 |
·脉冲响应函数 | 第65-71页 |
·模型诊断,参数稳健性检验以及与差分VAR模型预测误差的比较 | 第71-73页 |
·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体系成熟度和有效性探究 | 第73-77页 |
·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体系成熟度 | 第73-74页 |
·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体系有效性探究 | 第74-77页 |
5.结论和建议 | 第77-79页 |
·结论 | 第77页 |
·建议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