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1 绪论 | 第12-26页 |
1.1 选题背景与依据 | 第12-13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14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4-22页 |
1.3.1 国内外关于众包主体参与行为的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3.2 国内外关于科研众包的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1.3.3 国内外关于科研众包主体参与行为的研究现状 | 第21页 |
1.3.4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21-22页 |
1.4 研究主要内容与方法 | 第22-26页 |
1.4.1 研究主要内容 | 第22-23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3-25页 |
1.4.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6-32页 |
2.1 科研众包平台发包方参与行为相关理论 | 第26-29页 |
2.1.1 组织边界理论 | 第26-27页 |
2.1.2 资源基础理论 | 第27-28页 |
2.1.3 交易成本理论 | 第28-29页 |
2.2 科研众包平台接包方参与行为相关理论 | 第29-32页 |
2.2.1 技术接受模型 | 第29-30页 |
2.2.2 自我决定理论 | 第30-32页 |
3 科研众包过程及科研众包平台双边用户特点 | 第32-42页 |
3.1 科研众包相关概念界定 | 第32-35页 |
3.1.1 科研众包 | 第32页 |
3.1.2 科研众包平台及其双边性 | 第32-33页 |
3.1.3 科研众包平台发包模式 | 第33-34页 |
3.1.4 科研众包平台双边用户及参与行为 | 第34-35页 |
3.2 科研众包过程 | 第35-37页 |
3.2.1 任务及奖励信息发布阶段 | 第35-36页 |
3.2.2 方案收回阶段 | 第36-37页 |
3.2.3 奖励信息兑现阶段 | 第37页 |
3.3 科研众包任务及科研众包平台双边用户特点 | 第37-40页 |
3.3.1 科研众包任务特点 | 第37-38页 |
3.3.2 科研众包平台发包方特点 | 第38-39页 |
3.3.3 科研众包平台接包方特点 | 第39-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4 科研众包平台发包方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42-60页 |
4.1 发包方参与行为影响因素的理论假设及模型构建 | 第42-47页 |
4.1.1 分析框架 | 第42-43页 |
4.1.2 理论假设 | 第43-46页 |
4.1.3 模型构建 | 第46-47页 |
4.2 发包方参与行为影响因素的数据来源及变量测量 | 第47-49页 |
4.2.1 数据来源 | 第47页 |
4.2.2 变量测量及赋值 | 第47-49页 |
4.3 发包方参与行为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结果 | 第49-57页 |
4.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9-50页 |
4.3.2 信度分析与效度分析 | 第50-56页 |
4.3.3 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 | 第56-57页 |
4.4 发包方参与行为影响因素研究结论 | 第57-60页 |
5 科研众包平台接包方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60-82页 |
5.1 接包方参与行为影响因素的理论假设与模型构建 | 第60-65页 |
5.1.1 分析框架 | 第60-61页 |
5.1.2 研究假设 | 第61-64页 |
5.1.3 模型构建 | 第64-65页 |
5.2 接包方参与行为影响因素研究的数据来源及变量测量 | 第65-68页 |
5.2.1 数据来源及样本特征 | 第65页 |
5.2.2 变量测量及赋值 | 第65-68页 |
5.3 接包方参与行为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结果 | 第68-80页 |
5.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68-69页 |
5.3.2 信度分析及效度分析 | 第69-75页 |
5.3.3 结构方程分析及假设检验 | 第75-80页 |
5.4 接包方参与行为影响因素研究结论 | 第80-82页 |
6 提高科研众包平台双边用户参与积极性的建议 | 第82-88页 |
6.1 针对发包方的建议 | 第82-83页 |
6.1.1 优化众包平台选择模式 | 第82页 |
6.1.2 完善多层次激励措施 | 第82-83页 |
6.2 针对平台方的建议 | 第83-84页 |
6.2.1 提供充足的科研资源 | 第83页 |
6.2.2 充实有价值的众包信息 | 第83-84页 |
6.2.3 完善有效的沟通渠道 | 第84页 |
6.2.4 构建科学的约束制度 | 第84页 |
6.3 针对政府的建议 | 第84-88页 |
6.3.1 促进更多众包平台发展 | 第85页 |
6.3.2 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 第85页 |
6.3.3 强化法律规范监督 | 第85-88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88-92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88-89页 |
7.2 研究创新点与局限 | 第89-90页 |
7.2.1 研究创新点 | 第89-90页 |
7.2.2 研究局限 | 第90页 |
7.3 研究展望 | 第90-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6页 |
附录 | 第96-102页 |
附录1 | 第96-98页 |
附录2 | 第98-102页 |
致谢 | 第102-10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目录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