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城市更新视角下旧城改造效益评价研究--以南昌市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9-1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9页
        1.1.2 选题的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4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10-11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1-14页
    1.3 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第14-15页
        1.3.1 研究目标第14-15页
        1.3.2 研究内容第15页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5-17页
        1.4.1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4.2 技术路线第16-17页
    1.5 本文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第17-18页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第18-21页
    2.1 基本概念第18-19页
        2.1.1 城市更新第18页
        2.1.2 旧城改造第18-19页
    2.2 相关理论第19-21页
        2.2.1 有机疏散理论第19页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19页
        2.2.3 区位理论第19-21页
第3章 城市更新视角下旧城改造的目标优化第21-26页
    3.1 旧城改造对于城市发展的意义第21-22页
    3.2 我国旧城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22-23页
    3.3 旧城改造的目标优化第23-26页
第4章 旧城改造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26-33页
    4.1 旧城改造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第26页
    4.2 指标体系中主要指标的含义第26-29页
        4.2.1 经济效益指标第27页
        4.2.2 社会效益指标第27-28页
        4.2.3 环境效益指标第28-29页
    4.3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计算方法第29-33页
第5章 南昌市旧城改造效益评价实证分析第33-46页
    5.1 南昌市旧城改造现状第33-34页
        5.1.1 南昌市社会经济状况第33页
        5.1.2 南昌市旧城改造发展历程第33-34页
    5.2 旧城改造效益评价数据处理及指标计算第34-35页
    5.3 南昌市旧城改造效益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第35-40页
        5.3.1 旧城改造效益判断矩阵的构造第36-37页
        5.3.2 旧城改造效益各项指标的综合权重第37-38页
        5.3.3 确定评价指标的隶属度矩阵第38-40页
    5.4 南昌市旧城改造效益评价结果分析第40-46页
        5.4.1 经济效益分析第40-41页
        5.4.2 社会效益分析第41-43页
        5.4.3 环境效益分析第43-44页
        5.4.4 综合效益分析第44-46页
第6章 南昌市旧城改造效益横向对比分析及路径选择第46-55页
    6.1 旧城改造效益对比分析第46-51页
        6.1.1 旧城改造经济效益对比分析第46-47页
        6.1.2 旧城改造社会效益对比分析第47-49页
        6.1.3 旧城改造环境效益对比分析第49-50页
        6.1.4 旧城改造综合效益对比分析第50-51页
    6.2 对比城市旧城改造的经验第51-53页
        6.2.1 成都市旧城改造的经验第51页
        6.2.2 深圳市旧城改造的经验第51-52页
        6.2.3 武汉市旧城改造的经验第52页
        6.2.4 总结第52-53页
    6.3 提升南昌市旧城改造效益的路径选择第53-55页
        6.3.1 积极拓宽融资渠道,保障旧城改造资金来源第53页
        6.3.2 优化旧城改造目标,注重旧城改造的社会效应第53-54页
        6.3.3 完善后期服务,保证旧城改造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第54-55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55-57页
    7.1 结论与不足之处第55-56页
        7.1.1 结论第55-56页
        7.1.2 不足之处第56页
    7.2 展望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附录第60-62页
致谢第62-63页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余市“互联网+政务服务”满意度研究
下一篇:内蒙古K区失地农民安置过程中的政府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