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特殊分区规划论文

华北平原引黄灌区生态景观设计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目的第11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1-13页
        1.3.1 研究内容第11-12页
        1.3.2 研究方法第12页
        1.3.3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第13-18页
        1.4.1 国外灌区景观生态建设理论与实践第13-15页
        1.4.2 国内相关研究概况第15-16页
        1.4.3 国内外研究对比分析第16-18页
    1.5 技术路线第18-20页
2 华北平原引黄灌区环境问题概况第20-24页
    2.1 环境概况第20页
    2.2 现状问题第20-23页
        2.2.1 水环境问题第20-22页
        2.2.2 景观营建问题第22页
        2.2.3 建设管理问题第22-23页
    2.3 本章小结第23-24页
3 华北平原灌区生态景观设计体系构建第24-36页
    3.1 相关理论基础第24-26页
        3.1.1 生态水利工程学第24页
        3.1.2 景观生态学第24-25页
        3.1.3 水工美学第25-26页
        3.1.4 农业美学第26页
    3.2 国内相关案例介绍第26-28页
        3.2.1 红旗渠水利风景区第26-27页
        3.2.2 韩墩引黄灌区第27-28页
    3.3 指导原则第28-30页
        3.3.1 生态性原则第28-29页
        3.3.2 文化性原则第29页
        3.3.3 因地制宜原则第29页
        3.3.4 “3R”原则第29页
        3.3.5 可持续发展原则第29-30页
        3.3.6 以人为本原则第30页
    3.4 灌区生态水利景观设计体系构建第30-32页
        3.4.1 理论依据第30页
        3.4.2 点状空间与斑块单元耦合第30-31页
        3.4.3 线性空间与廊道单元耦合第31-32页
        3.4.4 面域空间与农田肌理耦合第32页
    3.5 灌区生态水利景观设计策略第32-34页
        3.5.1 保障灌溉,平衡生态第33页
        3.5.2 建设廊道,延展贯通第33页
        3.5.3 挖掘资源,多元展示第33页
        3.5.4 留住乡情,展现风貌第33-34页
    3.6 本章小结第34-36页
4 华北平原灌区景观设计方法与技术第36-52页
    4.1 灌区生态景观建设方法第36-37页
        4.1.1 灌区建设与城镇规划的协调第36页
        4.1.2 灌区建设与水系规划的统一第36-37页
    4.2 灌区水环境设计第37-47页
        4.2.1 生物净化第37-39页
        4.2.2 植物配置第39-41页
        4.2.3 渠道设计第41-42页
        4.2.4 护岸设计第42-47页
    4.3 灌区农林景观设计第47-48页
        4.3.1 农田景观设计第47-48页
        4.3.2 灌区林地景观设计第48页
    4.4 灌区人文景观设计第48-49页
        4.4.1 梳理整合文化资源第48-49页
        4.4.2 传承发展人文景观第49页
    4.5 灌区交通系统设计第49-50页
        4.5.1 灌区道路建设布局第49页
        4.5.2 灌区道路景观设计第49-50页
    4.6 本章小结第50-52页
5 实例应用——三义寨村灌渠景观设计第52-72页
    5.1 三义寨乡概况第52-54页
        5.1.1 区位条件概况第52-53页
        5.1.2 交通条件第53页
        5.1.3 区域资源第53-54页
    5.2 基地现状分析第54-57页
        5.2.1 斑块现状第54-55页
        5.2.2 廊道现状第55-56页
        5.2.3 基质现状第56页
        5.2.4 现状SWOT分析第56-57页
    5.3 设计依据第57页
    5.4 设计策略第57-59页
        5.4.1 设计理念第57-58页
        5.4.2 设计目标第58-59页
    5.5 总体景观规划第59-66页
        5.5.1 总体布局第59-61页
        5.5.2 交通规划第61页
        5.5.3 植物配置第61-65页
        5.5.4 避险策略第65-66页
    5.6 分区设计第66-71页
        5.6.1 亲水休闲区第66-68页
        5.6.2 聚落文化区第68-69页
        5.6.3 农林体验区第69-71页
    5.7 本章小结第71-72页
6 总结与展望第72-74页
    6.1 总结第72页
    6.2 展望第72-7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4-76页
致谢第76-78页
参考文献第78-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海外工程承包风险管理研究--以中国水电阿曼水处理项目为例
下一篇:基于生态理念的城市河道景观修复设计研究--以莱芜市钢城区大汶河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