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含苯并咪唑和苯并噁唑基团的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0页
目录第11-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32页
    1.1 引言第14页
    1.2 高性能聚合物第14-15页
    1.3 基于高性能聚合物的膜材料第15页
    1.4 聚酰亚胺薄膜第15-26页
        1.4.1 聚酰亚胺薄膜的性能第16-18页
        1.4.2 聚酰亚胺薄膜的应用第18-20页
        1.4.3 聚酰亚胺薄膜的热膨胀系数和面内取向第20-26页
    1.5 含杂环结构的聚酰亚胺薄膜第26-30页
    1.6 本论文设计思想第30-32页
第二章 主链含苯并噁唑结构的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与表征第32-46页
    2.1 引言第32页
    2.2 实验部分第32-36页
        2.2.1 实验原料及试剂第32-33页
        2.2.2 表征技术及方法第33-35页
        2.2.3 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第35-36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6-45页
        2.3.1 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第36页
        2.3.2 聚酰亚胺薄膜的热性能第36-41页
        2.3.3 聚酰亚胺薄膜的机械性能第41-42页
        2.3.4 聚酰亚胺薄膜的聚集态第42页
        2.3.5 聚酰亚胺薄膜的光透过性第42-44页
        2.3.6 聚酰亚胺薄膜的吸水率第44-45页
    2.4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三章 含苯并咪唑和苯并噁唑结构聚酰亚胺的分子链间作用力第46-66页
    3.1 引言第46-47页
    3.2 实验部分第47-53页
        3.2.1 实验原料及试剂第47-49页
        3.2.2 表征技术及方法第49-50页
        3.2.3 样品的合成第50-53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3-65页
        3.3.1 样品的合成第53-55页
        3.3.2 模型化合物的方法第55-57页
        3.3.3 基于 BPDA 异构体的聚酰亚胺的 Tg 差值第57-60页
        3.3.4 红外光谱分析第60-65页
    3.4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四章 含苯并噁唑结构聚酰亚胺薄膜的热膨胀行为第66-78页
    4.1 引言第66-67页
    4.2 实验部分第67-69页
        4.2.1 实验原料及试剂第67页
        4.2.2 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第67-68页
        4.2.3 表征技术及方法第68-69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9-77页
        4.3.1 制备条件对 PI 薄膜面内 CTE 值的影响第69-72页
        4.3.2 残余溶剂对亚胺化及面内 CTE 值的影响第72-75页
        4.3.3 PI 薄膜 CTE 值的各向异性第75-77页
    4.4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第五章 基于苯并咪唑结构的聚酰亚胺薄膜的热膨胀行为及机理第78-90页
    5.1 引言第78-80页
    5.2 实验部分第80-82页
        5.2.1 实验原料及试剂第80页
        5.2.2 表征技术及方法第80-81页
        5.2.3 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第81-82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82-89页
        5.3.1 DAPBI 型 PI 薄膜的热膨胀行为第82-86页
        5.3.2 基于 DAPBO 的共聚 PI 薄膜的面内 CTE 值第86-89页
    5.4 本章小结第89-90页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第90-92页
参考文献第92-108页
致谢第108-109页
作者简介第109-110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第110-111页

论文共1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靶向端粒G-四链体DNA的抗肿瘤铂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下一篇:界面型光催化材料的光生电荷行为调控与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