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界面型光催化材料的光生电荷行为调控与性能研究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47页
    1.1 太阳能利用的几种方式第15-17页
    1.2 基于非均相光催化的太阳能转化第17-24页
        1.2.1 光催化的基本过程第18-20页
        1.2.2 光催化分解 H_2O 与还原 CO_2第20-22页
        1.2.3 光催化有机反应第22-24页
    1.3 半导体光催化中的科学问题与解决方法第24-32页
        1.3.1 扩展材料对太阳光的吸收范围第25-26页
        1.3.2 光生电子-空穴的有效分离第26-30页
        1.3.3 表面化学反应第30-32页
    1.4 异质结/同质结光催化剂的研究现状第32-39页
        1.4.1 材料的选择与结构设计第32-34页
        1.4.2 光生电荷行为与界面处的电荷分离第34-38页
        1.4.3 研究问题的提出第38-39页
    1.5 表面光伏方法用于光催化材料中光生电荷行为的研究第39-44页
        1.5.1 表面光伏方法简介第39-41页
        1.5.2 表面光伏方法的应用第41-44页
    1.6 本论文的立题思想与研究内容第44-47页
第二章 Cu_2O/ZnO 异质结中界面的特性与光生电荷行为第47-65页
    第一节 Cu_2O/ZnO 异质结中界面的特性与光生电荷的分离方向第48-59页
        2.1.1 实验部分第48-51页
            2.1.1.1 试剂与仪器第48页
            2.1.1.2 ZnO/Cu_2O 异质结薄膜的制备第48-49页
            2.1.1.3 表面光伏测试系统第49-50页
            2.1.1.4 表面功函测试系统第50-51页
        2.1.2 结果与讨论第51-59页
            2.1.2.1 样品的基本性质表征第51-53页
            2.1.2.2 ZnO/Cu_2O 异质结薄膜中光生电荷的分离方向第53-57页
            2.1.2.3 ZnO/Cu_2O 异质结界面特性的分析第57-59页
    第二节 ZnO/Cu_2O 异质结中界面自建电场的方向与光催化性能第59-64页
        2.2.1 实验部分第59-61页
            2.2.1.1 试剂与仪器第59页
            2.2.1.2 FTO/Cu_2O/ZnO 异质结薄膜的制备第59页
            2.2.1.3 光催化反应实验第59-61页
        2.2.2 结果与讨论第61-64页
            2.2.2.1 基本性质表征第61页
            2.2.2.2 表面光伏与电荷转移方向第61-64页
    2.3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三章 Cu_2O/ZnO 异质结纳米棒阵列中界面特性的调控及其光催化性能第65-79页
    3.1 实验部分第66-67页
        3.1.1 试剂与仪器第66页
        3.1.2 Cu_2O/ZnO 异质结纳米棒阵列的制备第66-67页
        3.1.3 电化学测试实验第67页
        3.1.4 表面光伏测试装置与光催化反应实验第67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67-78页
        3.2.1 基本性质表征第67-69页
        3.2.2 电化学性质第69-70页
        3.2.3 表面光伏与光生电荷分离效率第70-73页
        3.2.4 光催化性能第73-74页
        3.2.5 其它 pH 值下制备的 Cu_2O/ZnO 异质结纳米棒阵列的性质第74-77页
        3.2.6 光生电荷转移过程第77-78页
    3.3 本章小结第78-79页
第四章 p-n Cu_2O 同质结薄膜中光生电荷分离方向和分离效率的调控第79-103页
    第一节 p-n Cu_2O 同质结薄膜中光生电荷的分离方向第80-92页
        4.1.1 实验部分第80-81页
            4.1.1.1 试剂与仪器第80页
            4.1.1.2 p-n Cu_2O 同质结薄膜的制备第80-81页
            4.1.1.3 电化学与光电化学测试实验第81页
            4.1.1.4 表面光伏测试装置第81页
        4.1.2 结果与讨论第81-92页
            4.1.2.1 基本性质表征第81-83页
            4.1.2.2 电学性质第83-85页
            4.1.2.3 表面光伏与光生电荷转移方向第85-90页
            4.1.2.4 光电化学性质第90-92页
    第二节 p-n Cu_2O 同质结薄膜中光生电荷分离效率的调控第92-102页
        4.2.1 实验部分第92-93页
            4.2.1.1 试剂与仪器第92页
            4.2.1.2 p-n Cu_2O 同质结薄膜的制备第92-93页
            4.2.1.3 电化学与光电化学测试实验第93页
            4.2.1.4 表面光伏测试装置与光催化反应实验第93页
        4.2.2 结果与讨论第93-102页
            4.2.2.1 基本性质表征第93-95页
            4.2.2.2 电化学与光电化学性质第95-98页
            4.2.2.3 表面光伏与光生电荷分离效率第98-101页
            4.2.2.4 光催化性能第101-102页
    4.3 本章小结第102-103页
第五章 Fe_2O_3/Ti-Fe_2O_3同质结纳米棒阵列的制备及其光电化学分解水性能第103-113页
    5.1 实验部分第104-106页
        5.1.1 试剂与仪器第104页
        5.1.2 Fe_2O_3/Ti-Fe_2O_3同质结纳米棒阵列的制备第104-105页
        5.1.3 电化学与光电化学测试实验第105页
        5.1.4 表面光伏测试装置第105-106页
    5.2 结果与讨论第106-112页
        5.2.1 基本性质表征第106-108页
        5.2.2 光电化学性能第108-109页
        5.2.3 光生电荷行为第109-110页
        5.2.4 电化学与光电化学行为第110-112页
    5.3 本章小结第112-113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113-115页
参考文献第115-135页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第135-137页
致谢第137页

论文共1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含苯并咪唑和苯并噁唑基团的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
下一篇:无机复合物载体对直接甲酸燃料电池Pd催化剂性能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