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8-15页 |
1.1 黄桥地区的勘探现状 | 第9-15页 |
1.1.1 研究区地质概况及相关领域的主要勘探和研究成果 | 第9-10页 |
1.1.2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0-11页 |
1.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1-13页 |
1.1.4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方法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5-30页 |
2.1 区域地层特征 | 第15-25页 |
2.2 区域构造单元 | 第25-27页 |
2.3 区域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 第27-30页 |
2.3.1 加里东晚期—印支运动前平稳隆升阶段 | 第27-28页 |
2.3.2 印支—燕山早、中期挤压推覆阶段 | 第28页 |
2.3.3 燕山晚期—喜山期拉张阶段 | 第28-30页 |
第三章 断裂与地震层位解释 | 第30-47页 |
3.1 层位标定 | 第30-32页 |
3.2 断层解释 | 第32-39页 |
3.2.1 断裂性质 | 第32页 |
3.2.2 断裂剖面组合 | 第32-36页 |
3.2.3 断裂平面组合 | 第36-38页 |
3.2.4 断陷盆地隔架 | 第38页 |
3.2.5 断层与T_g~0构造形态的关系 | 第38-39页 |
3.3 地震层位识别与追踪 | 第39-43页 |
3.3.1 印支面不整合T_g~0识别依据 | 第39页 |
3.3.2 上古目的层底界栖霞组底面T_g~4的识别依据 | 第39-42页 |
3.3.3 栖霞组岩溶的识别 | 第42-43页 |
3.4 黄桥地区构造特征 | 第43-47页 |
3.4.1 今构造形态特征 | 第43-45页 |
3.4.2 残余厚度特征 | 第45-47页 |
第四章 剥蚀厚度恢复与盆地原型 | 第47-56页 |
4.1 泥岩声波时差法恢复剥蚀量 | 第47-49页 |
4.2 地层厚度趋势外推法恢复剥蚀厚度 | 第49-52页 |
4.3 用声波时差法来校正地层趋势外推法 | 第52-53页 |
4.4 燕山晚期和喜山早期盆地原型 | 第53-56页 |
第五章 古构造演化与有利油气聚集带 | 第56-65页 |
5.1 烃源岩层系展布 | 第56-58页 |
5.2 生烃期和生油气范围 | 第58-60页 |
5.3 古构造演化与油气运聚散 | 第60-63页 |
5.4 有利油气勘探区带预测 | 第63-65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