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9-10页 |
1.1.1 教育投入 | 第9页 |
1.1.2 教育财政投入 | 第9-10页 |
1.2 教育财政投入的性质与分类 | 第10-13页 |
1.2.1 教育财政投入的性质 | 第10页 |
1.2.2 教育财政投入的分类 | 第10-13页 |
1.3 教育财政投入的作用 | 第13页 |
1.4 研究的意义 | 第13-14页 |
1.4.1 理论意义 | 第13-14页 |
1.4.2 实践意义 | 第14页 |
1.5 研究的思路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6-25页 |
2.1 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国内外研究 | 第16-19页 |
2.1.1 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国外研究 | 第16-17页 |
2.1.2 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国内研究 | 第17-18页 |
2.1.3 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研究综述 | 第18-19页 |
2.2 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的国内外研究 | 第19-22页 |
2.2.1 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的国外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2.2.2 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的国内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2.2.3 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的研究评述 | 第22页 |
2.3 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国内外研究 | 第22-25页 |
2.3.1 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国外的研究 | 第22-23页 |
2.3.2 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国内研究 | 第23-24页 |
2.3.3 国内外高等教育财政投入评述 | 第24-25页 |
第三章 教育财政投入的理论分析 | 第25-39页 |
3.1 理论基础 | 第25-36页 |
3.1.1 系统学理论 | 第25-28页 |
3.1.2 公共经济学理论 | 第28-30页 |
3.1.3 教育经济理论 | 第30-34页 |
3.1.4 财政支出相关理论 | 第34-35页 |
3.1.5 教育成本分担理论 | 第35-36页 |
3.2 教育财政投入的理论框架 | 第36-39页 |
3.2.1 基础—公共经济学理论 | 第36-37页 |
3.2.2 平台—财政支出理论 | 第37页 |
3.2.3 动力—教育经济学理论 | 第37页 |
3.2.4 源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 | 第37-39页 |
第四章 海南省教育财政投入分析 | 第39-44页 |
4.1 海南省教育财政投入现状分析 | 第39-41页 |
4.2 海南省教育财政投入政策分析 | 第41-44页 |
4.2.1 海南省教育财政投入的政策 | 第41-42页 |
4.2.2 未来教育财政政策的趋势 | 第42-44页 |
第五章 教育财政投入运行研究 | 第44-57页 |
5.1 总体分析 | 第44-45页 |
5.2 基本思路 | 第45-47页 |
5.2.1 教育财政投入与经济增长 | 第45-46页 |
5.2.2 经济增长与就业问题 | 第46页 |
5.2.3 教育财政投入与就业问题 | 第46页 |
5.2.4 基本思路分析 | 第46-47页 |
5.3 模型结构 | 第47-49页 |
5.3.1 因果关系分析 | 第47-48页 |
5.3.2 因果关系模型 | 第48-49页 |
5.4 子块分析 | 第49-57页 |
5.4.1 经济子系统 | 第49页 |
5.4.2 教育财政子系统 | 第49-51页 |
5.4.3 固定资产投资子系统 | 第51页 |
5.4.4 人口子系统 | 第51-52页 |
5.4.5 劳动简化系数子系统 | 第52-53页 |
5.4.6 就业子系统 | 第53-54页 |
5.4.7 仿真模型 | 第54-57页 |
第六章 海南省教育财政投入运行的仿真研究 | 第57-73页 |
6.1 主要方程 | 第57-63页 |
6.1.1 参数确定 | 第57-63页 |
6.1.2 模型调试 | 第63页 |
6.2 有效性验证 | 第63-66页 |
6.2.1 直观检验 | 第63-64页 |
6.2.2 历史检验 | 第64-66页 |
6.3 仿真模拟与调控 | 第66-73页 |
6.3.1 挑选政策变量 | 第66-67页 |
6.3.2 改变固定资产投资与教育财政投入比例关系 | 第67-69页 |
6.3.3 改变各级教育投入比例关系 | 第69-72页 |
6.3.4 仿真结果分析 | 第72-73页 |
第七章 海南省教育财政投入的对策 | 第73-76页 |
7.1 保障国家教育财政投入 | 第73页 |
7.2 提高教育财政投入规模 | 第73页 |
7.3 确保初等教育优先地位 | 第73-74页 |
7.4 重视中等教育财政支持 | 第74-75页 |
7.4.1 加大高中教育支持力度 | 第74页 |
7.4.2 保持职业教育投入比例 | 第74-75页 |
7.5 强化高等教育融资格局 | 第75-76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6-78页 |
8.1 本文主要结论 | 第76页 |
8.2 创新点 | 第76-77页 |
8.3 不足与研究展望 | 第77页 |
8.4 结束语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