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中国国内贸易经济论文--商品流通论文--电子贸易、网上贸易论文

P2P网络借贷动态信用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5页
第1章 绪论第8-17页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第8-12页
        1.1.1 选题背景第8-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文献综述第12-15页
        1.2.1 国外研究状况第12-13页
        1.2.2 国内研究状况第13-14页
        1.2.3 研究现状评述第14-15页
    1.3 研究框架安排第15-17页
        1.3.1 研究思路第15页
        1.3.2 主要内容第15-17页
第2章 互联网金融与信用风险理论第17-28页
    2.1 互联网金融第17-21页
        2.1.1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史第17-18页
        2.1.2 互联网金融的商业模式第18-20页
        2.1.3 互联网金融的定义和特点第20-21页
    2.2 信用风险理论第21-27页
        2.2.1 金融价值基础理论第21-22页
        2.2.2 信息不对称和影响第22-23页
        2.2.3 信用风险基本理论和信用风险度量常用模型方法第23-27页
    2.3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3章 P2P网络借贷信用风险评估的问题与需求第28-37页
    3.1 P2P网络借贷历史和业务特点第28-30页
        3.1.1 P2P网络借贷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第28页
        3.1.2 P2P网络借贷平台商业运作模式第28-29页
        3.1.3 P2P网络借贷业务范围和特点第29-30页
    3.2 中国P2P网络借贷信用风险管理现状、难点和需求第30-35页
        3.2.1 中国P2P网络借贷信用风险管理现状第30-31页
        3.2.2 中国P2P网络借贷信用风险管理难点第31-34页
        3.2.3 中国P2P网络借贷信用风险管理的需求第34-35页
    3.3 本章小结第35-37页
第4章 中国P2P网络借贷动态信用风险评估方法第37-55页
    4.1 建立P2P网络借贷信用风险评估方法的必要性第37-38页
    4.2 中国P2P网络借贷动态信用风险评估和管理框架第38-43页
        4.2.1 P2P网络信贷信用风险评估考量因素第38-39页
        4.2.2 P2P网络借贷平台整体信用风险管理设计框架第39-43页
    4.3 中国P2P网络借贷动态信用评估方法第43-54页
        4.3.1 动态评估方法定义第43-44页
        4.3.2 信用风险评估模型的方法原理比较第44-46页
        4.3.3 传统信用风险评估模型的动态评估功能比较与评估第46-47页
        4.3.4 信用风险动态评估模型的设计考量第47-48页
        4.3.5 动态信用风险评估方法建立过程第48-54页
    4.4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5章 研究总结第55-57页
    5.1 研究的成果第55页
    5.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59页
附录 1第59-62页
致谢第62-6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3-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平安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现状及发展战略研究
下一篇:M公司存货成本的财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