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绪论 | 第7-16页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7-8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4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4页 |
四、创新及不足 | 第14-16页 |
第一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成性教学资源概述 | 第16-21页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一) “生成”的内涵 | 第16页 |
(二) “教学资源”的内涵 | 第16页 |
(三) “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内涵 | 第16-17页 |
(四) “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内涵 | 第17页 |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成性教学资源的特征 | 第17-19页 |
(一) 情境性 | 第17页 |
(二) 发展性 | 第17-18页 |
(三) 德智共生性 | 第18页 |
(四) 价值导向性 | 第18页 |
(五) 思想性与人文性 | 第18-19页 |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成性教学资源利用的理论基础 | 第19-21页 |
(一) 维特洛克的生成学习模式 | 第19页 |
(二) 建构主义理论 | 第19页 |
(三) 杜威的实用主义理论基础 | 第19-20页 |
(四)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 | 第20-21页 |
第二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成性教学资源利用的现实意义 | 第21-24页 |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 第21页 |
二、有利于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化水平 | 第21-22页 |
三、有助于促进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 第22-23页 |
四、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三维目标 | 第23-24页 |
第三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利用状况调查及结果分析 | 第24-33页 |
一、调查对象 | 第24-25页 |
(一) 教师方面 | 第24页 |
(二) 学生方面 | 第24-25页 |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成性教学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25-29页 |
(一) 思想政治课教师生成性意识淡薄 | 第25-26页 |
(二) 思想政治课堂生成性教学资源流失严重 | 第26-27页 |
(三) 思想政治课教师过于强调知识传授,忽视对教学资源的生成 | 第27-28页 |
(四) 思想政治课教师过于侧重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形式 | 第28-29页 |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成性教学资源利用存在问题的反思 | 第29-33页 |
(一)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对于“生成性教学资源”的认识不到位 | 第29-30页 |
(二)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缺少专业知识和技能 | 第30-31页 |
(三) “应试教育”的影响 | 第31页 |
(四) 学生对新的学习方式还不能完全适应 | 第31-33页 |
第四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成性教学资源有效利用的原则和策略 | 第33-43页 |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成性教学资源有效利用的原则 | 第33-35页 |
(一) 政治性原则 | 第33页 |
(二) 实践性原则 | 第33-34页 |
(三) 价值性原则 | 第34页 |
(四) “三维目标”导向原则 | 第34页 |
(五) 预设与生成相统一原则 | 第34-35页 |
(六) 思想性与人文性相结合原则 | 第35页 |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生成性教学资源有效利用的策略 | 第35-43页 |
(一) 树立正确认识生成性教学资源的教学观念 | 第35-36页 |
(二) 发挥教学机智,及时捕捉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 | 第36-37页 |
(三) 弹性预设,创造生成契机 | 第37-38页 |
(四) 建立灵活高效的评价机制,激发师生参与生成的热情 | 第38-40页 |
(五) 构建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搭建师生互动平台 | 第40页 |
(六) 做好教学反思,积累生成教学经验 | 第40-43页 |
第五章 教学案例分析与思考 | 第43-52页 |
一、课堂整体教学过程展示 | 第43-51页 |
二、教学分析与反思 | 第51-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附录一 | 第56-59页 |
附录二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