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一、引言 | 第9-16页 |
(一)研究的缘起 | 第9-10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1.国外有关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行为的研究 | 第10页 |
2.国内有关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行为的研究 | 第10-13页 |
3.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关教师评价行为的研究 | 第13页 |
(三)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3-14页 |
1.研究的思路 | 第13-14页 |
2.研究的方法 | 第14页 |
(四)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第14-16页 |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行为的理论分析 | 第16-22页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页 |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行为的理论基础 | 第16-20页 |
1.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 第16-17页 |
2.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 | 第17-18页 |
3.建构主义教育理论 | 第18-19页 |
4.语文课程与教学理论 | 第19-20页 |
(三)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行为的类型 | 第20-22页 |
1.教师评价行为的形式 | 第21页 |
2.教师评价行为的指向 | 第21页 |
3.教师评价行为的性质 | 第21页 |
4.教师评价行为的时机 | 第21页 |
5.教师评价行为的适恰性 | 第21-22页 |
6.教师评价行为的效果 | 第22页 |
三、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行为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22-49页 |
(一)调查设计 | 第22-23页 |
1.调查目的与编制 | 第22页 |
2.调查对象与实施 | 第22-23页 |
(二)调查统计结果与分析 | 第23-34页 |
1.教师评价行为与特殊学生的相关性 | 第23-24页 |
2.教师评价行为的指向 | 第24-26页 |
3.教师评价行为的形式 | 第26-29页 |
4.教师评价行为的性质 | 第29-30页 |
5.教师评价行为的适恰性 | 第30-32页 |
6.教师评价行为的效果 | 第32-34页 |
(三)调查的结论 | 第34-43页 |
1.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行为的经验总结 | 第34-37页 |
2.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行为存在的问题 | 第37-43页 |
(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行为的影响因素 | 第43-49页 |
1.受应试教育课堂评价观地束缚 | 第43页 |
2.受课堂教学时间地限制 | 第43-44页 |
3.受语文教师自身素养的影响 | 第44-47页 |
4.受当时评价情境的影响 | 第47-49页 |
四、优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行为的对策 | 第49-70页 |
(一)语文教师要转变评价观念,注重自身评价行为 | 第49页 |
(二)教师评价行为要凸显语文课程本体特点 | 第49-55页 |
1.凸显语文课程的言语性 | 第50-52页 |
2.凸显语文课程的思维性 | 第52-54页 |
3.凸显语文课程的审美性 | 第54-55页 |
(三)语文教师要努力提升自身的评价素养 | 第55-63页 |
1.提升教师的言语能力 | 第55-58页 |
2.提升教师的应变能力 | 第58-60页 |
3.提升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 | 第60-61页 |
4.提升教师的倾听理解能力 | 第61-63页 |
(四)语文教师要坚持多元化的评价取向 | 第63-68页 |
1.坚持评价主体多元 | 第63-64页 |
2.坚持评价形式多元 | 第64-67页 |
3.坚持评价内容多维 | 第67-68页 |
(五)语文教师对自身评价行为进行课后反思 | 第68-70页 |
五、结束语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附录1: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行为的调查问卷(学生问卷) | 第73-75页 |
附录2:学生访谈提纲 | 第75-76页 |
附录3:教师访谈提纲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