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引言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研究内容与分析框架 | 第13-15页 |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5-18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8-22页 |
2.1. 资产证券化的概念 | 第18页 |
2.2. 资产证券化的收益研究 | 第18-20页 |
2.3. 资产证券化的风险研究 | 第20页 |
2.4. 文献评述 | 第20-22页 |
3. 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分析 | 第22-30页 |
3.1. 应收账款证券化概念及理论界定 | 第22-25页 |
3.1.1. 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的概念 | 第22页 |
3.1.2. 应收账款证券化的参与主体 | 第22-23页 |
3.1.3. 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运作流程 | 第23-24页 |
3.1.4. 应收账款证券化原理 | 第24-25页 |
3.2. 应收账款证券化收益及风险理论分析 | 第25-30页 |
3.2.1. 风险收益相匹配原则 | 第25-26页 |
3.2.2. 交易成本理论 | 第26-27页 |
3.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7页 |
3.2.4. 柠檬市场理论 | 第27-28页 |
3.2.5. 企业价值最大化理论 | 第28-30页 |
4. 京东白条应收账款债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案例回顾 | 第30-38页 |
4.1. 京东白条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动因分析 | 第30-32页 |
4.1.1. 提高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效率 | 第30-31页 |
4.1.2. 依托互联网征信系统,建立资金补偿机制 | 第31-32页 |
4.2. 京东白条应收账款债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介绍 | 第32-38页 |
4.2.1. 第一期到第二十一期京东白条应收账款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情况 | 第32-35页 |
4.2.2. 第一期京东白条应收账款债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交易情况 | 第35-38页 |
5. 京东白条应收账款债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收益分析 | 第38-58页 |
5.1. 原始权益人的收益分析 | 第39-49页 |
5.1.1. 打通融资渠道 | 第39-41页 |
5.1.2. 降低融资成本 | 第41-44页 |
5.1.3. 缓解流动性压力 | 第44-45页 |
5.1.4. 促进核心投资战略 | 第45-46页 |
5.1.5. 原始权益人收益测算 | 第46-49页 |
5.2. 计划管理人的收益分析 | 第49-52页 |
5.2.1. 建立上下游合作关系,促进利润来源多样化 | 第49页 |
5.2.2. 计划管理人收益的测算 | 第49-52页 |
5.3. 投资者的收益分析 | 第52-56页 |
5.3.1. 获得超额收益 | 第52-53页 |
5.3.2. 降低投资风险 | 第53-54页 |
5.3.3. 投资者收益的测算 | 第54-5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6. 京东白条应收账款债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风险分析 | 第58-70页 |
6.1. 信用风险 | 第59-64页 |
6.2. 交易结构风险 | 第64-65页 |
6.3. 提前偿付风险 | 第65-67页 |
6.4. 资产质量迁移风险 | 第67-69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7.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70-74页 |
7.1. 京东白条应收账款债权资产支持证券风险防控 | 第70-71页 |
7.1.1. 交易结构的风险防控 | 第70页 |
7.1.2. 入池资产的风险防控 | 第70-71页 |
7.1.3. 提前偿还风险的防控 | 第71页 |
7.2. 研究结论 | 第71-72页 |
7.3. 研究展望与研究不足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 /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6-78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