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第一章 未成年人涉外监护制度的基础理论 | 第7-20页 |
| 第一节 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内涵 | 第7-9页 |
| 一、监护制度的产生与现状 | 第7-8页 |
| 二、监护与亲权 | 第8页 |
| 三、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意义 | 第8-9页 |
| 第二节 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历史演变与发展 | 第9-10页 |
| 一、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历史演变 | 第9页 |
| 二、我国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发展 | 第9-10页 |
| 第三节 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性质及分类 | 第10-13页 |
| 一、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性质 | 第10-11页 |
| 二、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分类 | 第11-13页 |
| 第四节 未成年人涉外监护制度的法律冲突 | 第13-20页 |
| 一、监护设立、变更、解除的法律冲突 | 第13-15页 |
| 二、监护职责的法律冲突 | 第15-18页 |
| 三、监护监督制度的法律冲突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未成年人涉外监护制度的国际法考察 | 第20-29页 |
| 第一节 关于未成年人涉外监护的国际公约 | 第20-24页 |
| 一、1980年海牙《国际儿童诱拐民事方面的公约》 | 第20-21页 |
| 二、1989年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 | 第21-22页 |
| 三、1996年海牙《关于父母责任和保护儿童措施的管辖权、法律适用、承认、执行与合作公约》 | 第22-23页 |
| 小结 | 第23-24页 |
| 第二节 各国关于未成年人涉外监护制度的规定 | 第24-29页 |
| 一、美国未成年人涉外监护制度 | 第24-25页 |
| 二、英国未成年人涉外监护制度 | 第25-26页 |
| 三、德国未成年人涉外监护制度 | 第26-27页 |
| 小结 | 第27-29页 |
| 第三章 我国未成年人涉外监护制度的现状与不足 | 第29-34页 |
| 第一节 我国未成年人涉外监护制度的现状 | 第29-30页 |
| 一、《民通意见》 | 第29-30页 |
|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 | 第30页 |
| 第二节 我国未成年人涉外监护制度的不足 | 第30-34页 |
| 一、未明确界定亲权与监护 | 第31-32页 |
| 二、未明确监护人的职责 | 第32页 |
| 三、未设置对监护人的监督机制 | 第32-33页 |
| 四、未发挥相关组织的监护作用 | 第33页 |
| 五、未制定相关的涉外法律制度 | 第33-34页 |
| 第四章 完善我国未成年人涉外监护制度的建议 | 第34-44页 |
| 第一节 引入“儿童最大利益保护原则” | 第34-36页 |
| 一、引入“儿童最大利益保护原则”的理论考量 | 第34-35页 |
| 二、明确规定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原则的法律标准 | 第35-36页 |
| 第二节 完善我国未成年人涉外监护制度中的具体规定 | 第36-44页 |
| 一、明确界定监护人的权利和义务 | 第37页 |
| 二、明确界定亲权与监护 | 第37-39页 |
| 三、构建监护人行使监护权的监督制度 | 第39-41页 |
| 四、充分发挥相关组织的监护作用 | 第41-42页 |
| 五、加强公权力对被监护人利益的保护 | 第42-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 致谢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