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社工的工作困境研究--以济南J社会服务中心为例
中文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页 |
第一章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5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一) 研究的宏观背景 | 第12-13页 |
(二) 研究的微观动机 | 第13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一) 理论价值 | 第13-14页 |
(二) 实践意义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5-20页 |
一、我国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水平研究 | 第15-16页 |
二、我国社会工作者的能力要求研究 | 第16-18页 |
三、民间社工机构及能力建设研究 | 第18页 |
四、现有研究的局限 | 第18-20页 |
第三章 概念界定及研究方法 | 第20-26页 |
一、概念界定 | 第20-22页 |
(一) 研究概念 | 第20-21页 |
(二) 研究对象 | 第21-22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一) 访谈法 | 第22-23页 |
(二) 观察法 | 第23页 |
三、研究过程 | 第23-26页 |
(一) 样本选取 | 第23页 |
(二) 访谈流程 | 第23-24页 |
(三) 资料分析 | 第24-26页 |
第四章 专业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困境 | 第26-36页 |
一、社工个人方面 | 第26-29页 |
(一) 专业能力不强 | 第26-27页 |
(二) 心理负担过重 | 第27-28页 |
(三) 福利待遇不高 | 第28-29页 |
二、所属民间机构方面 | 第29-32页 |
(一) 机构的支持不足 | 第29-30页 |
(二) 规章制度建设不完善 | 第30-31页 |
(三) 生存空间受压制 | 第31-32页 |
三、政府及利益相关方 | 第32-35页 |
(一) 工作内容行政化 | 第32-33页 |
(二) 法规政策不完善 | 第33-34页 |
(三) 利益相关方的不认同 | 第34-35页 |
四、其它方面 | 第35-36页 |
(一) 资金来源的单一性 | 第35页 |
(二) 社会认可度低 | 第35-36页 |
第五章 专业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困境成因 | 第36-43页 |
一、个人原因 | 第36-37页 |
(一) 专业能力有待提高 | 第36-37页 |
(二) 行动力不足 | 第37页 |
(三) 性格因素 | 第37页 |
二、机构原因 | 第37-40页 |
(一) 机构发展不成熟 | 第37-38页 |
(二) 资源缺乏 | 第38-39页 |
(三) 独立性不足 | 第39-40页 |
三、政府原因 | 第40-43页 |
(一) 政府角色的越位 | 第40-41页 |
(二) 政策制度建设不配套 | 第41页 |
(三) 政府角色缺位 | 第41-43页 |
第六章 改善专业社工工作困境的对策建议 | 第43-49页 |
一、个人层面 | 第43-44页 |
(一) 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 | 第43-44页 |
(二) 自律和行动力相结合 | 第44页 |
二、机构层面 | 第44-46页 |
(一) 制定弹性的薪酬制度 | 第44页 |
(二) 建立员工再学习制度 | 第44-45页 |
(三) 扩大自身影响力 | 第45-46页 |
(四) 资金来源多元化 | 第46页 |
三、政府层面 | 第46-49页 |
(一) 建立政社分开的社会管理体制 | 第46页 |
(二) 完善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机制 | 第46-47页 |
(三) 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 第47-48页 |
(四) 认可社会工作的价值 | 第48-49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反思 | 第49-50页 |
一、小结 | 第49页 |
二、对本研究的反思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附录:研究所用的访谈提纲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