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通信论文--通信理论论文--信号处理论文

无源定位中的时差、频差和尺度差估计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10页
符号对照表第14-15页
缩略语对照表第15-1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9-29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9-22页
    1.2 无源定位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第22-23页
    1.3 时差、频差和尺度差估计算法的研究现状第23-26页
        1.3.1 时/频差估计算法的研究现状第24-25页
        1.3.2 时/尺度差估计算法的研究现状第25-26页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第26-29页
第二章 时/频差和时/尺度差估计的常见工具第29-43页
    2.1 卫星所接收到的信号模型第29-31页
    2.2 克拉美罗下界第31-32页
        2.2.1 时差和频差的克拉美罗下界第31-32页
        2.2.2 时差和尺度差的克拉美罗下界第32页
    2.3 模糊函数第32-37页
        2.3.1 模糊函数的定义第33-34页
        2.3.2 离散的窄带模糊函数第34-36页
        2.3.3 离散的宽带模糊函数第36-37页
    2.4 分数阶傅里叶变换第37-41页
        2.4.1 分数阶傅里叶变换的定义第37-38页
        2.4.2 离散分数阶傅里叶变换的快速算法第38-41页
    2.5 本章小结第41-43页
第三章 沿脊搜索模糊函数峰值的时/频差快速估计第43-65页
    3.1 双星接收的LFM信号模型第43-44页
    3.2 线性调频信号的模糊函数第44-47页
        3.2.1 双星接收的LFM信号的模糊函数第44-45页
        3.2.2 解调频对LFM信号模糊函数的脊线方程的影响第45-47页
    3.3 Radon-Decimatedambiguity变换第47-52页
        3.3.1 抽取的模糊函数第47-50页
        3.3.2 Radon-Decimatedambiguity变换估计脊线斜率的可行性第50-52页
    3.4 沿脊搜索模糊函数的时/频差估计方法第52-58页
        3.4.1 双星接收的LFM信号模糊函数的脊线位置估计第53-56页
        3.4.2 利用解调频实现沿脊线一维峰值的快速搜索第56-58页
        3.4.3 沿脊搜索模糊函数峰值的时/频差估计方法步骤第58页
    3.5 运算量分析第58-59页
    3.6 仿真实验第59-63页
        3.6.1 时/频差估计流程仿真第59-62页
        3.6.2 算法均方误差仿真第62-63页
    3.7 本章小结第63-65页
第四章 基于解调频的LFM信号时/频差估计方法第65-89页
    4.1 信号模型第65-66页
    4.2 模糊函数在频率轴的投影第66-67页
    4.3 基于解调频的LFM信号时/频差估计方法第67-71页
    4.4 实际应用中的野值问题第71-77页
        4.4.1 野值的产生第71-73页
        4.4.2 利用马氏距离去除野值第73-75页
        4.4.3 利用信号插值避免野值的产生第75-77页
    4.5 性能分析第77-80页
    4.6 运算量分析第80-81页
    4.7 仿真实验第81-86页
        4.7.1 解调频角度的影响及信号插值的效果仿真第81-84页
        4.7.2 估计性能及估计时间的仿真第84-86页
    4.8 本章小结第86-89页
第五章 基于尺度变换的宽带LFM信号时/尺度差估计第89-107页
    5.1 双星接收的宽带LFM信号模型第90-91页
    5.2 离散信号的尺度变换第91-94页
    5.3 基于尺度变换的宽带LFM信号时/尺度差估计方法第94-99页
        5.3.1 利用分级搜索的FrFT快速估计尺度差第94-98页
        5.3.2 基于尺度变换的时差估计第98-99页
    5.4 运算量分析第99-100页
    5.5 仿真实验第100-106页
        5.5.1 尺度变换快速算法仿真第100-102页
        5.5.2 低信噪比下的时差和尺度差估计流程仿真第102-104页
        5.5.3 时/尺度差估计的均方根误差以及估计时间的对比第104-106页
    5.6 本章小结第106-107页
第六章 结束语第107-111页
    6.1 工作总结第107-108页
    6.2 工作展望第108-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21页
致谢第121-123页
作者简介第123-125页

论文共12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格的若干密码方案的设计与分析
下一篇:认知网络中多传输功率感知与辨识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