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各种汽车论文--各种能源汽车论文--电动汽车论文

纯电动汽车无离合器机械式自动变速器的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9-16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10页
    1.2 电动汽车发展概况第10-12页
        1.2.1 国外电动汽车发展概况第10-11页
        1.2.2 国内电动汽车发展概况第11-12页
    1.3 电动汽车使用的 AMT 研究概况第12-14页
        1.3.1 AMT 的发展概况第12-14页
        1.3.2 电动汽车 AMT 的研究概况第14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4-16页
第2章 CLAMT 的组成及工作原理第16-21页
    2.1 CLAMT 的总体设计方案第16-17页
        2.1.1 变速器的主要功能第16页
        2.1.2 电动汽车保留离合器与否的分析第16-17页
    2.2 CLAMT 的组成及工作原理第17-19页
    2.3 CLAMT 换挡的原理第19-20页
        2.3.1 驱动电机的输出模式第19-20页
        2.3.2 换挡过程的电机的调速控制第20页
    2.4 CLAMT 的优势第20-21页
第3章 驱动系统选型与 CLAMT 传动比的确定第21-29页
    3.1 整车传动系统传递路径的确定第21页
    3.2 整车参数及性能要求第21-22页
    3.3 驱动电机参数设计第22-25页
        3.3.1 驱动电机功率的选择第22-24页
        3.3.2 驱动电机转速的选择第24页
        3.3.3 驱动电机转矩的选择第24-25页
    3.4 传动系统传动比设计第25页
    3.5 动力电池参数设计第25-26页
        3.5.1 电池组电压的确定第25-26页
        3.5.2 锂离子电池组容量第26页
    3.6 课题计算实例第26-28页
    3.7 变速器档位数的确定第28-29页
第4章 搭载 CLAMT 的纯电动汽车性能仿真与结果分析第29-40页
    4.1 仿真软件 CRUISE 简介第29页
    4.2 整车仿真模型的搭建第29-35页
        4.2.1 整车模块第30-31页
        4.2.2 电机模块第31-32页
        4.2.3 电池模块第32-33页
        4.2.4 主减速器模块第33-34页
        4.2.5 车轮模块第34页
        4.2.6 制动器模块第34-35页
        4.2.7 Cockpit 模块第35页
    4.3 计算任务的设定第35-37页
        4.3.1 计算任务第35-36页
        4.3.2 道路模型第36页
        4.3.3 行驶工况模型第36-37页
    4.4 仿真及结果分析第37-40页
        4.4.1 动力性仿真结果第37-38页
        4.4.2 工况行驶仿真结果第38-40页
第5章 CLAMT 变速器的设计与仿真第40-52页
    5.1 变速器本体设计第40-45页
        5.1.1 变速器传动结构方案确定第40-41页
        5.1.2 中心距的初选第41页
        5.1.3 齿轮形式和材料第41页
        5.1.4 齿轮主要参数的设计第41-42页
        5.1.5 各挡齿轮齿数的分配第42-43页
        5.1.6 齿轮轮齿强度计算方法第43-45页
    5.2 变速器轴的设计第45-47页
        5.2.1 初选轴的尺寸第45页
        5.2.2 轴的受力计算第45-46页
        5.2.3 轴的强度和刚度计算第46-47页
    5.3 变速器换挡机构的设计第47-52页
        5.3.1 变速器换挡机构的类型第47-48页
        5.3.2 CLAMT 换挡机构的作用和要求第48页
        5.3.3 CLAMT 的电控电动换挡机构方案设计第48-49页
        5.3.4 CLAMT 电控电动换挡机构的参数设计第49-52页
第6章 变速器的运动学与动力学仿真分析第52-62页
    6.1 变速器三维模型的建立第52-53页
    6.2 斜齿轮接触刚度分析第53-56页
        6.2.1 ADAMS 接触理论第53页
        6.2.2 啮合齿轮接触的接触刚度第53-56页
    6.3 ADAMS 模型的建立第56页
    6.4 运动学仿真分析第56-57页
    6.5 动力学仿真分析第57-59页
    6.6 仿真结果分析第59-62页
第7章 CLAMT 换挡品质的研究第62-77页
    7.1 变速器换挡过程分析第62-64页
        7.1.1 CLAMT 换挡过程的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62-63页
        7.1.2 换挡过程动力学分析第63-64页
    7.2 变速器换挡品质的定义与影响因素第64-67页
        7.2.1 冲击度第64-66页
        7.2.2 滑磨功第66-67页
        7.2.3 换挡时间第67页
    7.3 同步阶段换挡品质的研究第67-71页
        7.3.1 同步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第67-69页
        7.3.2 同步阶段数学模型的建立第69-70页
        7.3.3 同步阶段换挡品质的影响因素第70-71页
    7.4 同步器同步过程仿真第71-74页
        7.4.1 同步器仿真模型建立第71-72页
        7.4.2 换挡力对换挡品质的影响第72-74页
    7.5 换挡性能测试第74-77页
第8章 总结与展望第77-79页
    8.1 全文总结第77-78页
    8.2 后续工作展望第78-79页
致谢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3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增程式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参数匹配及控制策略研究
下一篇:小汽车尾号限行的博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