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程式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参数匹配及控制策略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页 |
1.2 增程式电动车的定义及特点 | 第8-9页 |
1.3 增程式电动车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9-13页 |
1.3.1 增程式电动车国外发展现状 | 第9-11页 |
1.3.2 增程式电动车国内发展现状 | 第11-13页 |
1.4 车用动力电池的发展现状 | 第13-14页 |
1.5 车用电机的发展现状 | 第14页 |
1.6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7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增程式电动汽车动力系统部件选型 | 第16-25页 |
2.1 增程式电动车动力系统结构设计 | 第16页 |
2.2 动力电池选型 | 第16-19页 |
2.2.1 增程式电动车对动力电池的要求 | 第16-17页 |
2.2.2 动力电池的选型 | 第17-19页 |
2.3 驱动电动选型 | 第19-23页 |
2.3.1 增程式电动车对电机的要求 | 第19-20页 |
2.3.2 车用电动机的选型 | 第20-23页 |
2.4 增程器选型 | 第23-2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增程式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参数匹配 | 第25-36页 |
3.1 整车参数及动力性能指标 | 第25页 |
3.2 增程式电动车动力系统匹配原则 | 第25-26页 |
3.3 驱动电机参数匹配 | 第26-30页 |
3.3.1 电机最高转速和额定转速的确定 | 第26-27页 |
3.3.2 电机额定功率和峰值功率的确定 | 第27-30页 |
3.3.3 电机额定扭矩和峰值扭矩的确定 | 第30页 |
3.3.4 电机电压等级的确定 | 第30页 |
3.4 动力电池参数匹配 | 第30-34页 |
3.4.1 动力电池电压等级的确定 | 第30-31页 |
3.4.2 动力电池功率的确定 | 第31页 |
3.4.3 动力电池容量的确定 | 第31-33页 |
3.4.4 动力电池组数目的确定 | 第33-34页 |
3.5 增程器参数匹配 | 第3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四章 增程式电动汽车控制策略研究 | 第36-47页 |
4.1 增程式电动车的工作模式 | 第36-38页 |
4.2 串联混合动力控制策略 | 第38-40页 |
4.3 增程式电动车的控制策略 | 第40-43页 |
4.3.1 增程式电动车控制策略设计原则 | 第40页 |
4.3.2 增程式电动车控制策略设计 | 第40-43页 |
4.4 增程式电动车 APU 的控制算法 | 第43-4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 增程式电动汽车的建模与仿真 | 第47-62页 |
5.1 仿真软件 ADVISOR 简介 | 第47-48页 |
5.2 整车仿真建模 | 第48-55页 |
5.2.1 整车动力学模块 | 第49-50页 |
5.2.2 车轮动力学模块 | 第50-51页 |
5.2.3 变速器模块 | 第51-52页 |
5.2.4 电动机/控制器模块 | 第52-53页 |
5.2.5 能量存储系统模块 | 第53-54页 |
5.2.6 增程器模块 | 第54-55页 |
5.3 控制策略建模 | 第55-57页 |
5.4 整车性能仿真分析 | 第57-60页 |
5.5 控制策略参数优化 | 第60-61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