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目录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多用户检测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多用户检测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2.1 多用户检测的基本原理 | 第9-10页 |
1.2.2 多用户检测技术发展历程 | 第10-12页 |
1.2.3 多用户检测的应用前景 | 第12-13页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章节安排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直扩系统中的多用户检测技术 | 第14-24页 |
2.1 直扩系统多用户信号模型 | 第14-16页 |
2.1.1 同步信号模型 | 第14-15页 |
2.1.2 异步信号模型 | 第15-16页 |
2.2 多用户检测性能测度 | 第16-18页 |
2.2.1 误码率 | 第16页 |
2.2.2 信干比 | 第16-17页 |
2.2.3 渐近多用户有效性 | 第17-18页 |
2.2.4 抗远近效应能力 | 第18页 |
2.3 多用户检测算法 | 第18-22页 |
2.3.1 最优多用户检测算法 | 第18-19页 |
2.3.2 线性多用户检测算法 | 第19-21页 |
2.3.3 非线性多用户检测算法 | 第21-22页 |
2.3.4 盲多用户检测算法 | 第2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4页 |
第三章 基于干扰消除的多用户检测器 | 第24-42页 |
3.1 并行干扰消除检测算法研究 | 第24-27页 |
3.1.1 经典并行干扰消除算法 | 第24-25页 |
3.1.2 快速并行干扰消除算法 | 第25-26页 |
3.1.3 部分并行干扰消除算法 | 第26-27页 |
3.2 串行干扰消除检测算法研究 | 第27-31页 |
3.2.1 信号模型 | 第27页 |
3.2.2 经典串行干扰消除算法 | 第27-28页 |
3.2.3 GS-OSIC 算法 | 第28-31页 |
3.3 基于用户可靠性的改进的串行干扰消除器 | 第31-36页 |
3.3.1 系统模型 | 第31-32页 |
3.3.2 用户可靠性指标 | 第32-34页 |
3.3.3 基于用户可靠性的串行干扰消除检测器 | 第34-36页 |
3.4 干扰消除多用户检测器算法性能分析 | 第36-40页 |
3.4.1 系统未满载条件下算法性能仿真 | 第36-37页 |
3.4.2 系统满载条件下算法性能仿真 | 第37-38页 |
3.4.3 系统状态变化时算法性能仿真 | 第38-39页 |
3.4.4 用户数对各算法性能影响仿真 | 第39-4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四章 基于子空间的盲多用户检测器 | 第42-62页 |
4.1 基于子空间的盲多用户检测算法 | 第42-44页 |
4.1.1 信号模型 | 第42页 |
4.1.2 子空间的概念 | 第42-43页 |
4.1.3 基于子空间的多用户检测经典算法 | 第43-44页 |
4.2 修正的线性盲 MMSE 检测器模型 | 第44-45页 |
4.3 逼近幂迭代子空间跟踪算法 | 第45-49页 |
4.3.1 逼近幂迭代子空间估计(API)算法 | 第45-47页 |
4.3.2 快速逼近幂迭代子空间估计(FAPI)算法 | 第47-49页 |
4.4 基于改进快速逼近幂迭代算法的修正盲 MMSE 检测器 | 第49-56页 |
4.4.1 改进的基于抗噪快速逼近幂迭代的修正盲 MMSE 检测器 | 第49-52页 |
4.4.2 改进的基于简化快速逼近幂迭代的修正盲 MMSE 检测器 | 第52-53页 |
4.4.3 算法复杂度分析 | 第53-56页 |
4.5 基于子空间算法盲检测器性能分析 | 第56-60页 |
4.5.1 向量跟踪误差性能仿真 | 第56-58页 |
4.5.2 输出信干噪比性能仿真 | 第58-59页 |
4.5.3 平均误码率性能仿真 | 第59-6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2-64页 |
5.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62-63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攻读硕士研究生阶段研究成果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