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荷载试验的大跨度斜拉桥静动力特性分析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斜拉桥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1.1 世界斜拉桥的发展 | 第10-11页 |
1.1.2 国内斜拉桥的发展概况 | 第11-12页 |
1.1.3 斜拉桥发展趋势 | 第12页 |
1.2 桥梁检测及荷载试验的重要性 | 第12-16页 |
1.2.1 桥梁检测的目的 | 第12-13页 |
1.2.2 国内外桥梁检测的现状 | 第13-14页 |
1.2.3 桥梁检测的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1.2.4 桥梁荷载试验的重要性 | 第16页 |
1.3 工程背景 | 第16-18页 |
1.4 主要的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静动载试验方法 | 第20-35页 |
2.1 荷载试验一般程序 | 第20页 |
2.1.1 荷载试验准备阶段 | 第20页 |
2.1.2 加载阶段与观测阶段 | 第20页 |
2.1.3 分析总结阶段 | 第20页 |
2.2 静载试验方法 | 第20-26页 |
2.2.1 试验对象选择 | 第20-21页 |
2.2.2 测试截面选择 | 第21-22页 |
2.2.3 测点布置 | 第22页 |
2.2.4 试验荷载的确定 | 第22-23页 |
2.2.5 加载方式和设备的选择 | 第23-24页 |
2.2.6 静载试验结果分析与评定 | 第24-26页 |
2.3 动载试验方法 | 第26-34页 |
2.3.1 动载试验概述 | 第26-27页 |
2.3.2 桥梁结构的动力特性 | 第27页 |
2.3.3 动载测试的主要内容 | 第27-28页 |
2.3.4 激振方式的选择 | 第28-29页 |
2.3.5 测点的布置和设备的选择 | 第29-31页 |
2.3.6 动力特性数据分析 | 第31-32页 |
2.3.7 冲击系数测定 | 第32-33页 |
2.3.8 动力试验与结构评定 | 第33-3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结构分析有限元法与试验方案的制定 | 第35-53页 |
3.1 桥梁结构有限元分析 | 第35-37页 |
3.1.1 桥梁结构分析问题的分类 | 第35-36页 |
3.1.2 桥梁结构分析基本过程 | 第36-37页 |
3.2 结构模型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判断 | 第37-40页 |
3.2.1 定性定量法 | 第37-38页 |
3.2.2 支反力检查法 | 第38-39页 |
3.2.3 经验法 | 第39页 |
3.2.4 平行计算法 | 第39页 |
3.2.5 提高计算正确性的几种方法 | 第39-40页 |
3.3 MIDAS/Civil基本操作 | 第40-44页 |
3.3.1 斜拉桥的索力优化 | 第40-41页 |
3.3.2 MIDAS桥梁模态分析 | 第41-42页 |
3.3.3 模态分析的过程 | 第42-44页 |
3.4 厦漳北汉主桥荷载试验方案 | 第44-52页 |
3.4.1 各关键截面计算控制值 | 第44-46页 |
3.4.2 静载试验 | 第46-50页 |
3.4.3 动载试验 | 第50-5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静力试验数据分析 | 第53-66页 |
4.1 应变测试结果 | 第53-59页 |
4.2 挠度测试结果 | 第59-63页 |
4.3 主塔塔顶水平偏位测试结果 | 第63页 |
4.4 主梁水平变位测试结果 | 第63-64页 |
4.5 索力增量测试结果 | 第64-6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五章 动力试验数据分析 | 第66-78页 |
5.1 模态分析 | 第66-73页 |
5.2 动力响应结果分析 | 第73-76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8-81页 |
6.1 荷载试验总结 | 第78-79页 |
6.2 结论 | 第79页 |
6.3 展望与建议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4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