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政策评价与制度创新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2-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3-16页 |
1.3.1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3-14页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1.3.3 对国内外研究的述评 | 第15-16页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6-17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5 可能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第二章 退耕还林政策背景及相关理论基础 | 第18-22页 |
2.1 退耕还林工程的概念及内涵 | 第18-20页 |
2.1.1 退耕还林工程的出台背景 | 第18-19页 |
2.1.2 退耕还林政策要点及实施情况 | 第19页 |
2.1.3 退耕还林工程面临的环境变化 | 第19-20页 |
2.2 研究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2.2.1 外部效应理论 | 第20-21页 |
2.2.2 公共产品理论 | 第21页 |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1-22页 |
第三章 退耕还林政策综合效果评价 | 第22-30页 |
3.1 调查设计与样本描述 | 第22-25页 |
3.1.1 问卷及调研设计 | 第22页 |
3.1.2 样本特征描述 | 第22-25页 |
3.2 退耕还林政策实施过程效果评价 | 第25-26页 |
3.2.1 补偿标准单一 | 第25页 |
3.2.2 退耕地块选择粗糙 | 第25-26页 |
3.2.3 监督机制不完善 | 第26页 |
3.3 退耕还林政策实施结果效果评价 | 第26-29页 |
3.3.1 对农民收入结构的影响 | 第26-27页 |
3.3.2 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 | 第27页 |
3.3.3 土地利用结构发生变化 | 第27-29页 |
3.3.4 带来新的生态环境价值 | 第2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四章 农户退耕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多层线性分析 | 第30-36页 |
4.1 模型构建及研究假设 | 第30-32页 |
4.1.1 建模思路 | 第30-31页 |
4.1.2 模型结构 | 第31页 |
4.1.3 研究假设 | 第31-32页 |
4.2 数据说明及问卷设计 | 第32-33页 |
4.2.1 数据来源 | 第32页 |
4.2.2 变量选取 | 第32-33页 |
4.3 农户退耕还林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分析 | 第33-3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五章 退耕区生态补偿制度创新及政策建议 | 第36-42页 |
5.1 退耕区生态补偿制度创新总体思路 | 第36-37页 |
5.2 启动新的局部性退耕还林计划 | 第37-38页 |
5.2.1 准备阶段 | 第37页 |
5.2.2 实施过程 | 第37-38页 |
5.2.3 后续工作 | 第38页 |
5.3 培育农林碳交易市场 | 第38-40页 |
5.3.1 碳交易市场的建立过程 | 第38-40页 |
5.3.2 碳交易市场的注意问题 | 第40页 |
5.4 配套政策措施 | 第40-4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第42-43页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42页 |
6.2 简短的讨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致谢 | 第46-48页 |
作者简介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