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部门经济论文--畜牧业、饲养业论文

通辽市肉牛产业形成农企利益联结关系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第9-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1 引言第12-19页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第12-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1.2 研究目的第13页
        1.1.3 研究意义第13页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3-16页
        1.2.1 国外文献综述第14页
        1.2.2 国内文献综述第14-16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6-17页
        1.3.1 研究假设与数据来源第16页
        1.3.2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3.3 研究方法第17页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第17-19页
2 通辽市肉牛产业农企利益联结关系的理论基础第19-25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19-20页
        2.1.1 肉牛产业第19页
        2.1.2 企业第19页
        2.1.3 农户第19-20页
        2.1.4 农企利益联结关系第20页
    2.2 农企利益联结关系的系统认识第20-23页
        2.2.1 农企利益联结关系的基本形式第20-21页
        2.2.2 不同形式农企利益联结关系主体利益实现的评价第21-23页
    2.3 肉牛产业农企联结关系理论基础第23-25页
        2.3.1 不完全契约理论第23页
        2.3.2 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第23页
        2.3.3 交易费用理论第23-24页
        2.3.4 利益共同体理论第24-25页
3 通辽市肉牛产业农企利益联结关系的现状第25-33页
    3.1 通辽市肉牛产业的概况第25-29页
        3.1.1 通辽市基本情况第25-26页
        3.1.2 通辽市肉牛产业的发展现状第26-29页
    3.2 通辽市肉牛产业农企利益联结关系的概况第29-33页
        3.2.1 农企利益联结关系的类型第29-30页
        3.2.2 农企利益联结关系存在的问题第30-33页
4 通辽市肉牛产业农户选择农企利益联结关系的影响因素分析第33-44页
    4.1 农户选择利益联结关系的过程分析第33-37页
        4.1.1 农户选择利益联结关系的原因分析第33-34页
        4.1.2 农户选择利益联结关系的形式分析第34页
        4.1.3 农户选择利益联结关系所获利益保障分析第34-36页
        4.1.4 基于农户视角的农企利益联结关系中违约问题分析第36-37页
    4.2 影响农户选择农企利益联结关系的因素分析第37-44页
        4.2.1 影响农户决策的因素第37-41页
        4.2.2 影响农户决策因素的计量经济分析第41-44页
5 通辽市肉牛产业企业构建农企利益联结关系的影响因素分析第44-53页
    5.1 企业构建农企利益联结关系的过程分析第44-47页
        5.1.1 企业构建农企利益联结关系的原因分析第44页
        5.1.2 企业构建农企利益联结关系的形式分析第44-45页
        5.1.3 企业构建农企利益联结关系的内容选择第45-47页
        5.1.4 基于企业视角的农企利益联结关系的违约问题分析第47页
    5.2 影响企业构建农企利益联结关系的因素分析第47-53页
        5.2.1 影响企业构建农企利益联结关系因素的描述性分析第47-49页
        5.2.2 影响企业构建农企利益联结关系的计量分析第49-53页
6 完善通辽市肉牛产业农企利益联结关系的对策建议第53-58页
    6.1 因地制宜选择农企利益联结关系第53-54页
        6.1.1 积极探索合理农企利益联结关系第53页
        6.1.2 规范利益主体间的关系第53-54页
    6.2 提高农企利益联结关系的紧密性第54-55页
        6.2.1 积极推动中介组织的发展第54页
        6.2.2 提高农企合作绩效第54-55页
    6.3 提高农企利益联结关系的稳定性第55-56页
        6.3.1 增强农企双方合作的意愿第55页
        6.3.2 切实建立起合同监督与约束机制第55-56页
    6.4 完善政府职能第56-58页
        6.4.1 强化政府的服务功能和市场弥补功能第56页
        6.4.2 加大肉牛业资金扶持力度第56-57页
        6.4.3 完善肉牛产业发展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第57-58页
7 结论第58-60页
致谢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5页
附录第65-7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α-硫辛酸、维生素P和L-肉碱对猪精液常温和低温保存效果的研究
下一篇: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政策评价与制度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