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论文

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中国诚信建设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创新点摘要第6-9页
绪论第9-13页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第9-10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三、研究方法第12-13页
第一章 当代中国诚信建设的理论基础第13-17页
    1.1 马克思的诚信思想第13-14页
    1.2 列宁的诚信思想第14-15页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思想第15-17页
第二章 当前社会诚信缺失的表现及产生原因第17-21页
    2.1 我国社会诚信缺失的现状第17-19页
        2.1.1 政府诚信缺失问题第17页
        2.1.2 企业诚信缺失问题第17-18页
        2.1.3 个人诚信缺失问题第18-19页
    2.2 诚信缺失现象产生的原因第19-21页
        2.2.1 社会转型导致诚信缺失第19-20页
        2.2.2 制度不完善导致诚信缺失第20-21页
第三章 诚信建设的当代价值分析第21-26页
    3.1 诚信建设对政治建设的意义第21-22页
        3.1.1 有助于坚定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第21页
        3.1.2 诚信建设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21-22页
    3.2 诚信建设对经济建设的意义第22-24页
        3.2.1 有助于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诚信价值观第22-23页
        3.2.2 有助于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第23-24页
    3.3 诚信建设对文化建设的意义第24-26页
        3.3.1 传统文化对诚信建设的影响第24-25页
        3.3.2 诚信建设与文化发展的相互作用第25-26页
第四章 当代中国诚信建设的路径探究第26-34页
    4.1 构建完整的社会主义诚信教育体系第26-27页
        4.1.1 加强高校诚信教育力度第26-27页
        4.1.2 加强社会文化引导第27页
    4.2 强化诚信建设机制第27-31页
        4.2.1 加强政府诚信建设第27-29页
        4.2.2 加强企业诚信建设第29-30页
        4.2.3 加强全体社会公民诚信建设第30-31页
    4.3 逐步完善社会诚信保障机制第31-34页
        4.3.1 发挥道德的约束作用,营造公平的社会竞争环境第31-32页
        4.3.2 发挥法律的制裁作用,对失信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罚第32页
        4.3.3 建立专业的诚信档案平台,作到诚信建设有章可循第32-34页
结论第34-35页
参考文献第35-38页
发表文章目录第38-39页
致谢第39-40页
详细摘要第40-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心理契约的非营利组织员工激励研究--以广州义工联为例
下一篇:大众传媒对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