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世界各国艺术概况论文--中国艺术论文--艺术史、艺术思想史论文

抽象艺术在中国当代的语式转换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一、 绪论第9-13页
    (一) 选题的意义第9-10页
    (二) 研究现状综述第10-12页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2-13页
二、 抽象艺术在中国的发展第13-20页
    (一) 作为“物质乌托邦”的西方抽象艺术第13-16页
        1. 内在纯粹性精神指向第14-16页
        2. 阐释的悖论第16页
    (二) 抽象艺术在中国当代的萌芽与发展第16-19页
        1. 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抽象艺术的萌芽第17-18页
        2. 20 世纪 90 年代:本土化联姻下的多元探索第18页
        3. 2000 年至今:展览热潮下的方法论建构尝试第18-19页
    本章小结第19-20页
三、 中国当代抽象艺术的本土语式探索第20-38页
    (一) 中国方式的感性表达第20-29页
        1. 泛抽象形态下的艺术实践第21-24页
        2. 具体表现冲动下的抽象选择第24-26页
        3. 东方感性式的哲思冥想第26-27页
        4. 后现代艺术手法的借用第27-29页
    (二) 传统理论框架下的美学想象第29-32页
    (三) 经典案例分析:中国极多主义第32-36页
        1. “繁复”形式下的虚无主义第32-34页
        2. 传统美学下的理论建构第34-36页
    本章小结第36-38页
四、 中国抽象语式形成的文化诉求及问题探析第38-47页
    (一) 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身份确认第38-39页
    (二) 中国抽象语式转换下的现状与问题第39-46页
        1. “语式转换”下的表层孤独狂欢第39-41页
        2. “语式转换”下的观念误区第41-43页
        3. “语式转换”下中国符号泛滥的隐忧第43-46页
    本章小结第46-47页
五、 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国抽象艺术的发展第47-52页
    (一) 吸取中国艺术抽象精神第47-48页
    (二) 以生命感受为本位第48-49页
    (三) 避免为抽象而抽象第49-50页
    本章小结第50-52页
结语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6页
附录1第56-5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57-58页
致谢第58-59页
附件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语料库的葛浩文译者风格考察--以《红高粱》英译文本为例
下一篇:甲基化EGCG类似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MDR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