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英文缩略语 | 第9-13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3-33页 |
第一章 水通道蛋白在植物抗逆中的作用 | 第13-27页 |
摘要 | 第13页 |
1 水通道蛋白的种类、定位及作用底物 | 第13-15页 |
1.1 水通道蛋白的种类多样性 | 第13-14页 |
1.2 亚细胞定位多样性 | 第14-15页 |
1.3 转运底物的多样性 | 第15页 |
2 AQPs 的结构特点与功能 | 第15-17页 |
2.1 AQPs 的结构特点 | 第15-16页 |
2.2 植物 AQPs 的功能 | 第16-17页 |
3 AQPs 的表达及转录后调控 | 第17-18页 |
4 水通道蛋白在植物抗逆中的作用 | 第18-21页 |
4.1 植物激素 | 第18-19页 |
4.2 Ca~(2+)和 pH | 第19页 |
4.3 H2O2 | 第19页 |
4.4 水通道蛋白和植物非生物胁迫耐受性 | 第19-21页 |
参考文献 | 第21-27页 |
第二章 未知功能蛋白的研究进展 | 第27-33页 |
摘要 | 第27-28页 |
1 POFs 的定义方法 | 第28页 |
2 植物中的 POFs | 第28-29页 |
3 POFs 与植物抗逆性 | 第29-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3页 |
第二部分 实验部分 | 第33-85页 |
第一章 盐穗木水通道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功能鉴定 | 第33-60页 |
摘要 | 第33-3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4-42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34-35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35-42页 |
1.2.1 盐穗木总 RNA 的提取及反转录 | 第35-36页 |
1.2.2 盐穗木 Hc2a12 的全长序列的克隆 | 第36-37页 |
1.2.3 基因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7-38页 |
1.2.4 qRT-PCR 分析基因的表达模式 | 第38页 |
1.2.5 HcPIP1 的亚细胞定位 | 第38-40页 |
1.2.6 HcPIP1 在酿酒酵母中的表达分析 | 第40-41页 |
1.2.7 过表达 HcPIP1 拟南芥的耐盐性鉴定 | 第41-4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2-54页 |
2.1 盐穗木水通道蛋白基因的克隆 | 第42-44页 |
2.2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4-46页 |
2.3 qRT-PCR 分析盐穗木水通道蛋白的表达模式 | 第46-47页 |
2.3.1 HcPIP1 在不同组织中表达模式 | 第46-47页 |
2.3.2 盐处理不同时间下 HcPIP1 的表达模式 | 第47页 |
2.4 HcPIP1 的亚细胞定位观察 | 第47-49页 |
2.5 HcPIP1 在酿酒酵母中的表达 | 第49-50页 |
2.5.1 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与转化 | 第49页 |
2.5.2 重组酵母的耐盐性分析 | 第49-50页 |
2.6 转基因拟南芥耐盐性分析 | 第50-54页 |
2.6.1 转基因拟南芥的分子鉴定 | 第50-52页 |
2.6.2 转基因拟南芥的表型鉴定 | 第52-54页 |
3 讨论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第二章 盐穗木未知多肽基因功能的初步分析 | 第60-72页 |
摘要 | 第60-6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1-63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61页 |
1.2 方法 | 第61-63页 |
1.2.1 盐穗木总 RNA 的提取与反转录 | 第61页 |
1.2.2 HcUKPP 的亚细胞定位 | 第61-62页 |
1.2.3 HcUKPP 在酿酒酵母中的表达分析 | 第62-63页 |
2 结果分析 | 第63-67页 |
2.1 pCAMBIA1301-HcUKPP-GFP 的构建及转化 | 第63-64页 |
2.2 遗传转化拟南芥及阳性植株的筛选 | 第64页 |
2.3 HcUKPP 的亚细胞定位观察 | 第64-65页 |
2.4 酵母表达载体构建与转化 | 第65-66页 |
2.5 重组酵母的耐盐性鉴定 | 第66-67页 |
3 讨论 | 第67-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第三章 盐穗木过氧化氢酶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 第72-85页 |
摘要 | 第72-7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3-76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73页 |
1.2 方法 | 第73-76页 |
1.2.1 盐穗木总 RNA 的提取和 cDNA 的合成 | 第73-74页 |
1.2.2 HcCAT1 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 第74页 |
1.2.3 半定量 RT-PCR 分析基因的表达模式 | 第74页 |
1.2.4 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蛋白诱导表达 | 第74-75页 |
1.2.5 蛋白诱导表达的条件优化 | 第75页 |
1.2.6 Western 印迹检测融合蛋白 | 第75页 |
1.2.7 融合蛋白的活性检测 | 第75-76页 |
1.2.8 重组菌的抗性分析 | 第7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76-82页 |
2.1 盐穗木过氧化氢酶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 第76页 |
2.2 盐胁迫下 HcCAT1 的表达分析 | 第76-78页 |
2.3 融合蛋白诱导表达及可溶性分析 | 第78-79页 |
2.4 融合蛋白表达的条件优化 | 第79-80页 |
2.5 融合蛋白的 Western 印迹及酶活活性检测 | 第80页 |
2.6 重组菌的抗性分析 | 第80-82页 |
3 讨论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5页 |
第三部分 结论与展望 | 第85-87页 |
一、结论 | 第85页 |
二、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第85-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个人简历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