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0-13页 |
1.2.1 多点输入方法及研究概况 | 第10-11页 |
1.2.2 地震动空间相关建模概况 | 第11-12页 |
1.2.3 地震动相关性、相干性对桥梁地震反应影响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1.3 本文研究思路和章节安排 | 第13-16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1.3.2 章节安排 | 第14-16页 |
第2章 桥梁模型及动力特性分析 | 第16-33页 |
2.1 普立大跨桥梁结构简介 | 第16页 |
2.2 普立大跨桥梁建模 | 第16-19页 |
2.2.1 ANSYS简介 | 第16-17页 |
2.2.2 空间有限元建模 | 第17-19页 |
2.3 桥梁模型自振特性分析 | 第19-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等间距点对间地震动相关性、相干性分析及输入时程选取 | 第33-56页 |
3.1 地震动合成方法简介 | 第33-36页 |
3.1.1 高频地震动合成 | 第33-34页 |
3.1.2 低频地震动的计算 | 第34-35页 |
3.1.3 高低频地震动叠加 | 第35-36页 |
3.1.4 竖向地震动生成 | 第36页 |
3.2 地震动间相关性、相干性的定义与计算 | 第36-37页 |
3.3 平行破裂线地表点对的选取及地震动相关性、相干性分析 | 第37-46页 |
3.3.1 平行破裂线地表点对的选取 | 第37-40页 |
3.3.2 点对间地震动相关性、相干性分析 | 第40-46页 |
3.4 垂直破裂线地表点对选取及地震动相关、相干性分析 | 第46-51页 |
3.4.1 垂直破裂线地表点对选取 | 第46-47页 |
3.4.2 点对间地震动相关性、相干性分析 | 第47-51页 |
3.5 输入时程选取 | 第51-54页 |
3.5.1 平行破裂线大桥的输入点对选取 | 第51-53页 |
3.5.2 垂直破裂线大桥的输入点对选取 | 第53-5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4章 平行破裂线方向点对输入大桥的地震反应 | 第56-85页 |
4.1 时程分析方法 | 第56-57页 |
4.2 大桥地震反应 | 第57-79页 |
4.2.1 第1行点对输入地震反应 | 第58-63页 |
4.2.2 第3行点对输入地震反应 | 第63-68页 |
4.2.3 第6行点对输入地震反应 | 第68-73页 |
4.2.4 第9行点对输入地震反应 | 第73-79页 |
4.3 相关性、相干性对大桥地震反应的影响 | 第79-83页 |
4.3.1 对位移反应的影响 | 第79-81页 |
4.3.2 对内力反应的影响 | 第81-8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第5章 垂直破裂线方向点对输入大桥地震反应 | 第85-99页 |
5.1 大桥地震反应 | 第85-93页 |
5.1.1 位移反应 | 第85-89页 |
5.1.2 内力反应 | 第89-93页 |
5.2 相关、相干性对大桥地震反应的影响 | 第93-97页 |
5.2.1 位移反应变化规律 | 第93-95页 |
5.2.2 对内力反应的影响 | 第95-97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97-99页 |
结论 | 第99-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7页 |
致谢 | 第107页 |